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财经

绷紧秋冬季防疫这根弦

2020-10-06 02:16


第三季度即将结束,但全球疫情非但没有起色,反而进一步恶化。全球单日新增病例纪录频频刷新,累计确诊病例数突破3000万。除美国外,巴西、印度、印尼等人口大国同样成为“震中”,一度复工复产的欧洲再次迎来疫情高峰。“第二波疫情来了吗”,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按照世卫组织的标准,第一波疫情的单日新增病例数几近为零,且持续相当时间后,再出现大量增加,才可算是“第二波”疫情。反观现实,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疫情始终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其他地区近来新增病例数的迅猛反弹,更像是防控放松后第一波疫情的“第二个高峰”。而无论科学上如何定义疫情进入第几个阶段,在战疫胶着的情况下,随着北半球国家进入秋冬季,防控压力都与日俱增。一来,冠状病毒在秋冬的传播能力强于春夏,而此时人们又以室内活动为主,密闭环境和人群聚集容易为病毒传播提供便利;二来,秋冬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流感与新冠肺炎在临床表现上并不易鉴别,加大了治疗难度和扩散风险。可以说,全球抗疫形势异常严峻、不容乐观。

既然中国实践已经证明,新冠肺炎疫情可防可控,那么为什么从全球范围看,疫情愈演愈烈,而且在国家和地区之间严重不平衡?专家普遍认为,这与此次病毒的特性有着极大关系。新冠病毒传播力极强,但致死率不高,这也导致各国政府和民众重视程度迥异,一些国家出于种种原因,将其定性为“大号流感”,甚至放任宣扬“群体免疫”。病毒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最终左右战局的,不仅仅是国力强弱、医疗水平高低,更是各国的实际治理能力和抗疫为民决心,以及民众的集体观念和自律精神。而中国的优势,恰恰是许多国家所不具备的,这也导致病毒在全世界滚雪球式蔓延,并已造成近百万人失去生命。

疫情全球大流行持续,外部输入风险也一直悬在中国头顶。近日,云南新增2例缅甸输入病例,长春发现1份进口海鲜外包装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这都提醒我们,危险并不遥远。尽管国内生产生活已全面回归正轨,但抗击疫情具有复杂性长期性,我们既要保持警惕、严防死守,也要坚韧从容、稳扎稳打。从“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到使用“三药三方”,通过实践摸索出的一套抗疫方法还要坚持用好,以“四方责任”为抓手的防控网络还要坚持落实。

作为首都和国门,北京处于应对外部输入风险的前沿,防控成效为全国乃至世界密切关注,责任重、压力大。面对风险,“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防控机制要始终保持“后台运行”。与之同时,还要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周末大扫除、推动垃圾分类等活动,持续提升公共卫生环境质量。在备战秋冬季防疫过程中,广大市民依然是主力军,既要参与到集体行动中来,也要保持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等“战时”习惯,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从寒冬到金秋,中国人以实际行动守护家园、守护彼此,也证明了“举国同心,其利断金”。让我们全力以赴,打好秋冬季防疫这场主动仗。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经合组织:中国明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将超三分之一

经合组织:中国明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将超三分之一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