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财经
40亿违约后 低收益理财的保本信仰也破灭了
天津北方网讯:资管行业打破“刚性兑付”是监管层这几年对金融机构的要求,尽管如此,众多投资者对于低风险、低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的保本信仰依然存在,甚至是很高。
此前,虽然也有银行理财暴雷,但涉及金额和影响较小,而鹏华基金旗下鹏华资管一款总规模40亿元、收益率仅4.1%的固收类产品兑付逾期对投资者发出了警示——低风险、低收益的理财产品也不再绝对安全了。
鹏华资产今年1月至2月份发行的鹏华聚鑫系列资管计划1-25期产品在今年7月至8月相继宣告兑付逾期,由工商银行进行代销。
自今年7月开始,25只产品陆续到期,然而投资者等来的却不是承诺的4.1%的年化收益,而是一而再的延期公告。8月14日,鹏华资产发布了产品提前终止公告,公告称投资管理计划拟提前结束,最晚于公告出具之日起30天内完成分配。然而30天后投资者等来的不是完成分配的本金和收益,而是另一份延期公告——相关资产执行分配在40天内完成。
但这引起了众多投资者的不满,在此情况下,作为代销方的工商银行向投资者提出的兑付方案,可先向投资者兑付50%的本金,另外48%的本金转为工商银行理财,2%的本金会作为理财收益一年之后对付,也就是说投资者最终是可以拿回本金,但利息呢?彻底没有了。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原本是买了一个6个月的理财产品,可是最终要等一年半以后才能把本金拿回,并且还没有任何的投资收益,到底钱是怎么亏的呢?鹏华资管是否应该给投资者一个交代呢?
目前,业内对于鹏华资管暴雷的原因有两种预测,一种是期限错配,另外一种是底层资产踩雷。什么是期限错配呢?就是用短期的资金去投了长期的项目,
底层资产又是什么呢?就是这个资管产品募集到的资金到底流向了哪里。底层资产踩雷市值该理财产品投资的某个债券违约,导致部分资金出现了损失。
也许实际情况还可能是第三种原因,但不论是鹏华资管还是工商银行都未给踩雷的投资者任何解释,更没有披露资金投资的对象、期限以及嵌套情况。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经说过,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但鹏华资管这次收益率只有4.1%的理财产品也暴雷了,这就是像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即便是银行推荐的理财产品也未必安全,在买产品之前,一定要仔细的看产品说明书,同时更要做到分散投资。
从融资方的角度看,借第三方通道表外理财的模式其实是这两年监管部门清理的对象,因为如此借新还旧的循环下去,整个金融系统和很多企业负债就可以不停的循环扩张,没有尽头的,直到风险大到循环无法继续,最终各种风险事件爆发。
更为恶劣的是银行和资管机构联手发行“假集合资管”,就是资管机构发行一对多的集合资管计划后让银行代销,发行后根据银行的投资建议进行投资,这相当于说这样产品的资产端和负债端都是银行做决策,资管机构只是提供一个通道的服务。
发行“假集合资管”的目的是通过滚动发行的资管产品把部分非标产品和不良资产置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之外,这样一方面能够优化体内报表,另一方面提高盈利能力。
一言以蔽之,理财产品既保本、流动性又强,收益还高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了,买理财产品要认真看说明书,“蒙眼狂奔”的时代真的过去了。(津云新闻记者 刘子安)
下一篇:工业生产增速逐季加快(权威发布)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