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财经

上海全力做好第三届进博会服务保障

2020-10-30 20:18


  上海全力做好第三届进博会服务保障——

  坚持高标准 保持高水平

  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开幕。在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第三届进博会如何办得安全、精彩、富有成效,备受关注。

  作为第三届进博会的举办地,上海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扎实做好城市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努力举办一届高水平、高质量的进口博览会。

   服务保障高质量

  据了解,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展第三届进博会,数量达到往届规模,而且有一批企业签约参展未来三届进博会。瑞士历峰集团今年首次参会就带来了旗下11个著名品牌。

  “我们保证全天候、高质量的服务!”面对全球的参展商,上海这样回答。

  截至10月25日,上海海关累计受理完成241批次第三届进博会进境展览品的通关放行,全部实行了无纸化通关。东方国际物流集团会展物流部经理陆明明说:“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高效服务为我们后续布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50多万,这是第三届进博会申请注册人数。在这样的人数规模下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提供安全放心的展会环境,关系到进博会能否实现“越办越好”的目标。

  10月11日,上海公布展会疫情防控措施。全员核酸检测,是参会人员的必要条件。上海聚焦“人、物、馆”3个重点,紧盯入城口、居住地、流动中、展馆门、活动点和监测哨等6个关键环节,实施“全程闭环管理、全链条可追溯、全量核酸检测、全部查验准入、全面环境清消”5项措施,严密构筑疫情防控线。目前,广大参会人员正有序在定点医院进行核酸检测。

  上海将政务服务、城市运行中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运用于进博会,更加突出城市服务保障的机制化、精细化、智慧化。今年进博会首次开通微信自助查询和证件复用两大功能,并实现测温验证一体化,人员证件信息与体温检测等健康信息自动、精准匹配,可大大提升进场速度,做到“非接触、无感知、不停留”。证件可重复使用,到2022年连续三届有效,只需按时线上激活即可正常使用。

  用餐、交通也是一大挑战,仅场内工作餐需求预计将超过35万人次。据承担热链冷链配送工作的领鲜物流总经理董国银介绍,物流中心所有进出展区人员实行测温,还安排专人对配送车辆的轮胎、车厢内部进行清洁和消毒。公交企业制定了周密的交通服务保障方案,对驾乘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

   监管措施全覆盖

  位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的市场监管保障指挥中心,一阵警报声突然响起,大屏幕上亮出“Ⅰ级预警”字样:实时监控屏幕显示,中央商业区的一台自动扶梯上有人摔倒。瞬间,电梯停驶,服务保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救助……

  这是一场预警演练。今年进博会期间,上海市场监管部门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升级智能监控平台。如果场馆内发生上述事件,监控平台新设的应急指挥模块将通过“处置力量分布”地图直观查看、快速响应。这个平台整合了市场监管全部领域,数据采集途径实现多元化,并与公安部门入馆人流监测、商务部门进博食品原料配送追溯、药监部门“上海药店”等系统对接,数据共用共享。

  监控平台还囊括了近200家展馆内外进博会相关食品企业、419台展馆电梯、3000多家展商的基本监管数据,展馆内73家餐饮单位加装了“食安卫士”人工智能终端,通过算法模型可自动识别发生在后厨的无关人员进入、动物进入、卫生不符等多项违规违法行为,在第一时间推送预警信息,调派监管人员及时处置。

  为确保场馆有序高效运转,上海电信在场馆及周边高铁站、地铁站和高铁沿线等重点区域实现了5G网络信号全覆盖。在市中心或高架路段选择合适的5G站址并非易事,上海电信积极探索创新,不仅让街头电话亭变身5G基站,还让5G“攀”上了高速路龙门架。

   志愿服务零距离

  最美的微笑、最热忱的服务,志愿者“小叶子”已成为进博会一道亮丽的青春名片。第三届进博会共招募志愿者4844人,将在现场9个岗位向参展人员提供零距离志愿服务。

  “小叶子”志愿者中,“00后”占比超过一半,有过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经历的达871人。从战疫前线到服务进博,这群“双重身份”的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弘扬上海城市精神、传承志愿服务精神。

  针对疫情防控特殊要求,共青团上海市委制定了《志愿者疫情防控专项方案》,确保“小叶子”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时,协助落实展会期间各项防控措施。考虑到进博会的长期需求,上海40所高校挑选前两届优秀志愿者组成“小叶子”讲师团,向“新叶子”分享经验,传承精神,一起成长。

  志愿者正式上岗后,共青团上海市委将通过“以岗建制”“以校建制”相结合的方式成立临时党(团)组织,在志愿者之家定期举办“四叶草里的微党课”“班车微课堂”等活动,彰显上海城市温度,更好地服务进博会。

  (本报记者谢卫群、田泓、曹玲娟、沈文敏、季觉苏)

  本报记者

  (编辑:代聪飞) 


  【广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您对该稿件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与我们联系,联系方式:hyzixun@126.com,我们将尽快给您回复。)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码链一体四商:以专利为支撑的创新经济新商业模式

码链一体四商:以专利为支撑的创新经济新商业模式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