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财经
王胜岚:扎根科研一线 勇担社会责任
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扎根中山30年的创新型企业,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检测试剂,包括:肝炎检测系统、EB病毒检测系统、性病检测系列、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等医疗设备,是最早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最早一批通过了国家药品GMP、ISO13485、国家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拥有医疗器械注册证34项、药品证书4项。公司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被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企业”。
作为创始人之一,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胜岚三十年如一日,扎根科研、临床、生产一线,挥洒智慧与汗水,抒写了基层科技工作者的精彩人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王胜岚紧急组织公司科研人员和骨干党员进行科技攻关,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制出了两类5项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为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做出了应有贡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科技工作的使命与担当。
扎根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王胜岚,1963出生于湖南长沙,1991年安徽医科大学免疫学研究生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被分配至中山医科大学工作。
199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了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中山火炬区)等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彼时,由国家科技部立项的肝炎检测项目,要求设在国家高新区内,同年7月,中山医科大学与中炬高新联合创办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生物),作为产学研合作载体,9月,王胜岚和几位大学老师被派往中山火炬区,进行中山生物筹建工作,成为中山火炬区和中山生物建设中的“拓荒牛”之一。
1991年9月至1996年3月,王胜岚凭着年轻科技工作者的满腔热情与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在一张“白纸”上画画,短短几年时间,使中山生物从“零”起步,成为行业“领跑者”。
1996年3月,王胜岚调入中山市博爱医院,参与医院筹建工作,至2002年3月,担任医院医技检验科主任。期间,他倡导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安排体检,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目的,减轻国家和病人的家庭负担。2001年5月-11月,王胜岚作为广东省第十八批专家援藏医疗队成员,深入西藏那曲地区开展医疗帮扶。
那曲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平均海拔约4500米,近七个月的时间,王胜岚与援藏医疗队员们,克服高原反应,夜以继日的展开流行医学和水质安全等调查。与人合作在2002年5期《中国计划免疫》权威期刊上发表了《那曲地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论文。
援藏回到医院后,王胜岚开始重新思考人生道路。担任医院检验科主任多年,以及在西藏那曲所见所闻,触发了他想回到企业,将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带到企业进行系列研发,通过新产品来解决更多的问题,帮助更多的人。在这种使命感的召唤下,
2002年3月,王胜岚毅然决然辞掉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回到当年的出发点——中山生物,开启全新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至此他实现了,“大学教师—企业家—医生—援藏专家—企业家”的多重身份转化。这种转化,让王胜岚对疾病的诊断有更深刻的认识,视野更为开阔,利于他在后来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科技服务民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2002年后,在王胜岚的带领下,中山生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更上一层楼。他先后承担“梅毒螺旋体抗体酶免诊断试剂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广东省科技厅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立项“肺癌诊断试剂盒”等项目;EB病毒Zta IgA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项目纳入国家十一五重大攻关项目奖;主导承担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EB病毒NA1 IgA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及血型检测系列试剂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中山市重大科技专项,填补国内空白,实现了“进口代替”。
其主持研发的“新型EB病毒抗体系列检测试剂”项目及配套“鼻咽癌风险评估软件”为国内首创,获授权专利12项及国家火炬计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获得《EB病毒Zta IgA 抗体胶体金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EB病毒VCA-IgA抗体检测试剂及其制备方法》等2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双抗原夹心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酶联免疫法诊断试剂盒(双抗原夹心法)”等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中山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殊荣。
王胜岚曾带领团队,深入广西、广东、福建等省份的边远农村,跋山涉水,走村窜户,广泛开展鼻咽癌筛查工作,有效防止鼻咽癌高发。由他承担的“鼻咽癌筛查指标一体化联合诊断试剂盒研发及其筛查效果评价”被评为国家重点项目、纳入了国家火炬计划,获广东省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立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王胜岚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生动实践和具体成果。中山生物的研发工作除自身团队担当外,还与中山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省疾病与控制中心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借助外力,节省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公司已取得过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30项,先后承担过35项国家及省、市科技项目,申请专利47项,取得省市科技奖励14项。拥有高规格的P2实验室, 2015年被认定为广东省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0%以上的科研项目都转换为新产品并形成销售。
科技战“疫”,履行生物医药企业使命和社会担当
2020年1月24日,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作为老科技工作者,王胜岚主动担起责任,第二天便召集公司党支部电话会议,研判可能面对的严峻形势,明确公司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要义不容辞地做好本职工作,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1月29日,公司迅速组织研发人员线上归队,着手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产品的研制,申报广东省紧急征集新冠防控科研项目。1月31日,与广东省疾控中心签订了联合开发新冠诊断试剂盒的合作协议。2月3日,全体党员骨干回公司,全力保障甲(乙)型流感检测试剂盒足量供应;同时准备接纳母公司达安基因提出的转产需求。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对抗。在保障生产的同时,新冠检测试剂研发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歇。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研发工作没有经验可循,2月4日,公司决定投入380万元,紧急启动新冠病毒检测试剂自主开发,全体研发人员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分散办公、错峰试验,全身心投入到科技战“疫”中。
2月6日,研发团队与美国HAMNER研究院的研究员、美国感染性疾病发病机理研究与治疗高级专家刘辉宇博士召开电话会议,确定了开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的技术路线,并立即着手试验准备工作。2月9日,公司与北京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研究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并行实施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酶联免疫法)产品开发,三方分头行动,独立完成抗原抗体制备、产品生产与临床验证等试验任务。
2月16日,公司顺利复工,各项试验有序推进,第二天,迎来两个重大利好消息:一是刘辉宇博士终于突破了重重困难,从大西洋彼岸辗转俄罗斯抵达国内;二是公司在研发团队自主研制抗原、抗体的同时,陆续从多种渠道获取了病毒重组蛋白、抗原、抗体等核心原料,新冠病毒SARS-CoV-2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的研发进入关键阶段。
2月18日,在战“疫”科研最紧急的关头,中山市科技局发挥创新组合拳:一是将公司研发项目纳入到“省市联动的新冠防控科研项目”准备给予支持,二是将公司推荐为“国家科技部防控重点科技型信贷支持企业”。公司的甲(乙)型流感检测试剂盒也恢复了最大产能,为疫情防控提供战略保障。
经过没有日夜的坚苦奋战,2月26日,中山生物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IgG/IgM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实验数据比对,仅需要采取一滴血就可以在15分钟内通过肉眼观察获得检测结果。与核酸检测相比,检测更加简单高效、灵敏度强和特异性高,能够有效突破现有检测技术对人员、场所的限制,操作方便,有效缩短检测用时,可实现疑似患者的快速诊断和密切接触人群的现场筛查,标志着公司产品主要性能与已获证产品相当。2月27日,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IgG/IgM抗体检测试剂(酶联免疫法)也通过技术检测,各项指标均合格,并被送往省疾控中心进行样品测试,得到相关专家的认可。
在中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第38场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王胜岚作为重点企业代表受邀参加,并以“积极履行生物医药企业使命和社会担当”为主题,介绍了公司在做好员工防疫措施前提下积极推进复工复产、履行企业使命、企业发展目标等情况。
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公司研发出了两类5项新冠检测新产品,已通过欧盟CE认证和国内出口“白名单”的备案,并申请了7项核心专利,其中1项发明已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快速授权,产品陆续在广东省疾控中心等单位使用,并投放国际市场,助力全球抗击新冠疫情。
身先士卒,党员要敢于说“向我看齐”
1988年,王胜岚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32年党龄。
作为公司党支部书记,他注重抓班子建设、增强整体合力。公司每月举办两次理论和业务学习,按期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活动。除此之外,党支部号召党员积极发挥专业能力,促进公司生产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使得中山生物在行业市场中始终保持领先势头。
强大的党员队伍是中山生物研发生产的绝对优势,党员不仅党性高,而且专业过硬,个个顶尖。在今年新冠疫情的科研战“疫”最紧急关头,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公司的研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在王胜岚的带领下,公司党员身先士卒,敢于说“向我看齐”,在公司生产、销售、研发的各条战线上,党员成了始终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人。他本人更是多次被评为“中山火炬开发区科技先进个人”“中山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王胜岚是制药高级工程师,现还兼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分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分会常务委员、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校外研究生导师、中山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发挥光和热,凝聚正能量。他还在《中华临床医药》等权威杂志发表了《妇高征患者血清体液免疫状况与一氧化氮的相关性研究》等多篇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加强与行业的交流。
王胜岚乐于“传帮带”,多年来,中山生物培养了一批在试剂检测方面的专业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帮助,被业界誉为“黄埔军校”。
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和国家“十四五”规划,在经营好中山生物的同时,王胜岚还积极为地区和行业发展献计献策。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有着漫长的市场周期,他建议创新平台要先行先试,要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参考香港以及国外的研发模式,缩短研发周期,加快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步伐。(来源:中国生物材料学会)
(责编:仲昱洁(实习生)、赵竹青)
下一篇:支持扩大进口贸易是使命所在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