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财经

打造技术改进“试验田” 厚植创新的“肥沃土壤”

2020-12-10 06:56


打造技术改进“试验田” 厚植创新的“肥沃土壤”

在生产实践中,每一次功能的完善就是一次微小的改进。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的改进入手,通过小规模持续性的“微创新”,从而实现积累性的渐进式飞跃。近期,陕钢集团龙钢公司轧钢厂棒材一线立足岗位出实招,创新助推提质改造见实效。

巧改观察窗提效率。棒材一线电气技术人员在每次停机后对直流电机进行检查时,都要拆下其观察窗板面的全部固定螺栓,而拆卸安装过程最少需10分钟,导致在短时间停机检查更换碳刷时易影响生产。针对此问题,技术员决定将直流电机观察窗安装方式改为门轴挂钩式。改造后,工作人员检查电机时只需旋转门把,轻轻一拉就能打开观察窗,整个过程仅需5秒,月综合创效7万余元。

智加冷检保生产。棒材一线精整打捆站后辊道,由于成捆钢撞到挡板后反弹而超出标牌焊接机器人打牌检测范围,导致机器人不能正常工作,易产生误机。针对这一难题,该单位技术人员通过在挡板前加装冷检、优化PLC程序等措施,实现当成捆钢材不在机器人检测范围内时,打捆站后辊道自动正转,直至钢材位置符合标准。经改造后运行效果良好,杜绝了因齐头效果差而造成的自动标牌焊接失败现象,月综合创效10万余元。

技术革新降成本。棒材一线出库行车吸盘放料线路中有一个常闭点接触器与吸盘并联,接触器在吸料时打开、放料时闭合,但有时接触器触头粘连导致电阻烧坏,增加备件消耗。针对这一难题,技术人员研究决定将常闭点接触器更换为二极管,利用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特性,使吸盘剩余电流通过二极管正向导通流入电阻,消耗吸盘剩磁进行放料。改造后再未出现电阻烧坏现象,降低维修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保证了生产顺行,年综合创效2万余元。(李海燕 高星)

(责编:赵竹青、章斐然)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新华热评:严防“带血的煤”反弹!

新华热评:严防“带血的煤”反弹!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