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财经
【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花茂村:土陶技艺传承人母先才用土陶
内容提要:4月1日,记者在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见到母先才时,他正在记录刚刚接到的批量订单。“我们这里生产的?非常畅销,只接受预订,没有现货。这种容器用来炖鸡、煲汤效果绝佳!”母先才对自己的陶艺产品很有自信。
4月1日,记者在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见到母先才时,他正在记录刚刚接到的批量订单。“我们这里生产的?非常畅销,只接受预订,没有现货。这种容器用来炖鸡、煲汤效果绝佳!”母先才对自己的陶艺产品很有自信。
52岁的母先才是花茂村的土陶技艺工匠,他家四代做陶,以陶谋生,是目前全村仅存的仍在做陶的手艺人。“上世纪90年代之前,花茂村的陶产品在周边销路不愁,土陶业兴盛一时,全村超过60%的家庭将其作为副业,后来随着市场上的代替品增多,我们这里的土陶容器销量越来越惨淡,掌握这门技术的人纷纷放弃这门生意外出打工。我祖辈都是土陶匠,我不忍心丢弃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就一直坚持着,虽然收入较低,只能勉强够孩子读书。”
党的十八大后,有了政策的支持,母先才申请到小微企业鼓励资金,再加上贷款和借来的本钱,总共投资近百万元,扩大了陶艺馆的规模。母先才告诉记者:“当时我负债累累,压力很大经常失眠。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花茂村后,对这里的扶贫工作做了具体指导,地方党委政府迅速贯彻落实,让花茂村村民受益颇多。”如今,母先才家开起了陶艺馆,还搞起了陶艺体验吧,借助农村电商平台,他家的土陶远销全国各地,每年纯收入超百万元,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土陶文化也已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本人更是成为土陶技艺的传承人。
“总书记来视察时对我们说,一定要把这个手工艺传承下去,并且要注重环保。我一直牢记嘱托,如今我们陶艺馆都用电器烧陶,没有再使用木材和煤炭了。”讲到这里,母先才幸福地笑了。明年,他打算把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的大儿子叫回来,一起把这门手艺传承发扬下去。
母先才说,以前村里人的愿望是让子女走出交通不便生活困难的花茂村。现在村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道路、环境都变得越来越好,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流量越来越多。他希望在外地工作的儿子能够尽快回来,把家里的制陶技艺好好传承下去。
母先才的陶艺体验馆里,20多台陶艺拉坯机分列排开,一年能接待上万名游客。母先才笑着说,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欢迎各地的朋友到花茂村寻找“乡愁”!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