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房产

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困局不妨用公共收入来破

2019-12-10 12:20


  新华社记者近期多地走访发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民心工程”直面民生痛点,取得了积极成效,受益群众幸福感大幅提升。记者同时了解到,老旧小区改造资金需求总规模较大,目前各地正在多渠道筹措资金,但仍然存在资金总体不足,财政资金“投不起”、居民和社会资金不愿投、后期管护资金缺失等问题。(12月9日《经济参考报》)

  由于历史原因,不少老旧小区配套设施老化、公共服务欠缺,不仅造成小区居民生活不便(如高层建筑没有电梯),还影响小区公共环境(如脏乱差等),更可能威胁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消防、安保设施不完善)。在城市变化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不能让老旧小区变成“贫民窟”。为此,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

  在北京,2017至2019年已累计确认243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截至目前已经完成25个项目,其中2019年开工86个项目。在广州,《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显示,2020年前完成779个老旧小区改造。其他城市也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

  各地老旧小区改造后,老楼房加装电梯让居民不再“悬空”;完善消防设施、安装监控系统让居民更有安全感;美化环境提升了居民幸福感……而且,老旧小区改造在改善民生的同时,促进投资、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不过,老旧小区改造仍面临资金困局。

  造成资金困局,首先是因为资金需求巨大。据专家初步估算,我国城镇需综合改造的老旧小区投资总额可高达4万亿元,这对资金筹集能力是巨大考验。其次是因为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投融资体系。政府财力有限投入就有限,小区居民出资意愿很低,企业因面临诸多不可控因素很难参与。显然,只有破解资金困局才能顺利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破解资金困局,亟须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其中财政投入仍是主要资金来源。老旧小区问题多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老旧小区居民多为老人,他们为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老旧小区又关系到养老问题。只有财政多投入,才有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显然,最好是明确财政投入、居民出资及社会投资的责任或者比例。

  鉴于老旧小区的老人群体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养老金待遇很有限,不可能拿出生活、看病的钱改造小区,所以不要指望居民出很多钱。在这种情况下,在财政投入的基础上,不妨拿小区公共收入来破解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困局。每个居民小区都有不少公共资源,每一种公共资源都可以作为小区改造投融资的“本钱”。

  比如,改造后的电梯广告收入,增设停车泊位后的停车收入,小区公共用房的出租收入等,都可以作为吸引企业投资的“蛋糕”。关键是要设计好相关政策,给投资企业一个稳定的收益预期。应当看到,老旧小区具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说大多处于城区或者城市黄金地段,无论是出租公共用房还是出租停车位,都会获得不错的收益。

  虽然老旧小区居民出资意愿低,但如果利用小区公共资源撬动投资,相信绝大部分居民是同意的,因为小区改造有益无害,而公共资源若不充分利用也是浪费。当然,企业投资老旧小区改造也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更不能怀有“暴利幻想”。

(责编:许维娜、孙红丽)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小乡村 变大花园

小乡村 变大花园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