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房产
东丽区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助农丰产增收
内容提要:重整田畴织锦绣,润泽沃土惠三农。今年,东丽区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田增产增效,进一步激发农民种田积极性。
天津北方网讯:重整田畴织锦绣,润泽沃土惠三农。今年,东丽区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田增产增效,进一步激发农民种田积极性。
记者在华明街道永和村看到,种粮大户刘和义种植的一片稻田内,5台大型插秧机正在分片作业,每天以200亩的插秧进度向前推进。今年,永和村凭借守着北塘河、新地河两个优质水源地,做起了旱地改水田的文章,并把土地承包期由1年延长至3年。刘和义算了一笔“种田账”,每亩水稻比高粱增产500余斤,每斤水稻比高粱多卖2角钱,国家还有补贴政策,这大大激发了刘和义种田的积极性,让他更有奔头了。尽管每亩的承包费比往年提高了,但刘和义依然包下了千亩农田,通过聘请“田秀才”就地建起了秧苗繁育车间,不但节省了数万元的运输费用,还免去了远道而来的秧苗缓苗周期,至少又能增加10%的效益。
多种粮、多挣钱的实惠还激发了其他地区农民在东丽种田的积极性,他们在东丽找到了增收新空间。
“农民想致富不拿出点闯劲不行。”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农民杨明星看着这几年水稻价格逐渐走高,可偏偏家乡却人多地少,难寻稻田,杨明星决定走出家乡,在外寻找致富新路径。
经过四处打听,杨明星得知军粮城四村正在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村里将过去没人愿意承包的旱田全部改为水田,并将水稻灌溉设施一次建设到位,杨明星一家人赶忙开车到东丽,一次承包下1000亩稻田。杨明星盘算着,按照今年的行情,刨除开支,这1000亩水稻怎么也能赚上四五万元。
军粮城街道四村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刘玉顺说:“按照高准标农田规划,采取种植加养殖立体配套模式后,农民应该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今年年初,东丽区实施大面积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恢复传统的水稻优势作物种植规模,今年全区新增水稻种植面积6000多亩,水稻种植总面积接近一万亩,不少撂荒地被重新复耕复种,出现了多年少有的种粮热潮。(津云新闻编辑李冰)
上一篇:督促切实履责 护航规范运行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