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房产
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要用好“市场之手”
近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自明年1月1日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餐饮打包外卖服务以及各类展会活动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暂不禁止连卷袋、保鲜袋和垃圾袋。
塑料袋的发明,大幅减少了人们对纸袋的需求,堪称上世纪最环保的发明,如今却成了污染的代名词。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便宜、好用又受欢迎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市场的选择是理性的,塑料袋无处不在,恰恰说明其贡献良多。不过,也正因为塑料袋方便又实用,使得白色污染现实地摆在了人类面前,成为我们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2008年“限塑令”推出,塑料袋从免费变收费。2018年5月,环保组织零废弃联盟发布的《限塑令十周年——商家执行情况调研报告》显示,达到收费等要求的仅占9.1%,遵守“限塑令”所有规定的仅占3.7%,线下零售场所执行“限塑令”的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大型超市对“限塑令”执行严格,但也不乏超市限制范围之外的平口袋、保鲜膜等其他塑料膜类包装。
“限塑令实施12年,塑料袋用量不减反增”,如此论断只考虑了绝对值变量,没考虑相对值变量,评价本身不够科学。应该说,“限塑令”实际发挥了作用,只是与人们所期待的仍有距离。如今,九部门联合要求明年起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无疑是“限塑令”的升级版。基于“限塑令”的过往实践经验,对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需要保持理性心态。
一方面,和“限塑令”一样,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袋也不是全禁。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连卷袋、保鲜袋等,不在禁止之列。另一方面,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袋,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然会存在监管难题,假冒可降解塑料袋等问题恐怕短期内也难以禁绝。
实际推广可降解塑料袋,之所以较为困难,首先是因为价格太贵,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性能较为平庸则是另一个问题。抗摔比不上PC,耐热比不上PA,防腐比不上PE,可降解塑料袋的性能提升空间还很大。最关键的问题是,现在的可降解塑料袋能否真正实现“可降解”?
不少企业都以“可降解”做宣传,但据权威机构调查,市面上大部分可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只是工业堆肥条件下的可降解,尚不能实现自然条件下的可降解。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研究人员经过3年的实验发现,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塑料袋能完全被大自然分解。在实际处理中,一般都是把可降解塑料袋和普通塑料袋一起进行填埋或焚烧。“可降解”做不到完全名副其实,这是推广可降解塑料袋面临的现实困难。
从实施“限塑令”到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无论是价格下降,还是性能提升,无论是真正实现自然条件下可降解,还是实现废弃塑料回收再利用,技术进步、政策扶助与公众支持,缺一不可。禁用主要是在政策端发力,市场端发力离不开企业和公众的配合。期待看到更便宜更好用的可降解塑料袋,让选用可降解塑料袋真正成为市场自发的理性选择。(止凡)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