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房产

产业扶贫,为“拔穷根”再使把劲

2020-08-28 09:39


内容提要:“山脚大棚覆盖,山中果树缠腰,山顶休闲观光”——一个标准化产业园区已在?K椤树社区逐步建成。通过务工就业、扶贫专岗、资产收益分配等方式,赵玉明这样的23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

“山脚大棚覆盖,山中果树缠腰,山顶休闲观光”——一个标准化产业园区已在?K椤树社区逐步建成。通过务工就业、扶贫专岗、资产收益分配等方式,赵玉明这样的23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

脱贫攻坚的成效决定着全面小康的质量和底色,实现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彻底战胜贫困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历史伟业,必须持续发掘脱贫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保证脱贫群众“一朝脱贫,绝不返贫”行之有效的新路子,切实斩断“穷根”,长久稳定致富。    

欲拔“穷根”,先挪“穷窝”。随着各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持续推进,许多曾囿于地理区位而长期贫困的群众迁出旧址、搬入新居,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启追求美好生活的新篇章。易地扶贫搬迁的初心是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因此必须将群众利益至上作为工作开展的原则,建好配齐迁入新址的各项基础设施,千方百计让搬迁群众踏踏实实住新家。“十三五”时期,河北省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达到30.2万人,涉及35个县,40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全部交付使用。跳出深山天地宽,新环境新气象,群众的干劲自然足,日子也就越过越有奔头。    

欲拔“穷根”,要换“穷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之基,更是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国家政策固然可兜底帮扶,但要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越富足,还需“撸起袖子加油干”,借助扶贫产业的“顺风车”,打拼出一条增收致富的稳路子。如今,“扶上马送一程”,做好后续帮扶已成为河北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的着墨重点。一方面,全省大力推进集中安置区与产业园区“两区同建”,配套建设了632个扶贫产业园区或项目,113个集中安置点配建光伏发电项目;另一方面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林业、光伏产业、电商、旅游业、家庭手工业等扶贫产业,如赵玉明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务工就业、扶贫专岗、资产收益分配等形式实现了稳定脱贫、稳定增收,实现了住得稳、有就业、能致富。

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易地扶贫搬迁、建好帮扶产业不仅是“拔穷根”的有力抓手,更是各地凝聚民心、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的良好契机。如今,脱贫攻坚收官在即,各地各部门应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坚毅的魄力、更忠诚的担当、更有力的作为啃下最后的“硬骨头”,为彻底战胜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原标题:产业扶贫,为“拔穷根”再使把劲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共谋会展新合作,成都会展经济招商恳谈会在北京举办

共谋会展新合作,成都会展经济招商恳谈会在北京举办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