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房产
出伏后,“最凶险的29天”是否有道理, 该如何养生?
出伏后,“最凶险的29天”是否有道理, 该如何养生?
2020年09月09日08:53 来源:羊城晚报
出伏了!今年的“加长版”三伏天,终于在8月24日正式结束。但是秋高气爽的日子就要到来了吗?不一定。民间流传一种“最凶险的29天”的说法,就是指出伏后直至秋分的这29天(即今年的8月25日-9月22日),不容忽视。
出伏后,凉燥温燥都需重视
在这段时间内,昼夜温差起伏大,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到10℃左右,可谓是“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再加上夏末秋初之际,虽仍高温有雨,但已燥气渐升,人们常会猝不及防地经历忽冷忽热、忽风忽雨的强刺激,因而切不可掉以轻心。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大科主任黄穗平表示,在这期间,年轻人因温燥或凉燥,患感冒几率增多;由于燥气伤肺,老年人原有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容易加重;小孩患传染性疾病的几率也增多,除了流感增多,还容易出现手足口病、红眼病、登革热、乙脑等群体性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尤其是9月份开学后,家长们要多加留意。无论男女老少,在出伏后的这29天里,都应注重养生。
如何区分温燥与凉燥?黄穗平表示,感受温燥之邪者刚开始就可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咯痰多稀而黏、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质红、舌苔薄黄而干、舌边尖红等症,这些都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温燥感冒症状。
而空调的寒邪和初秋的燥邪组队出现,便容易形成凉燥之邪。感受凉燥之邪者常出现发热轻恶寒较重、头痛无汗、鼻咽干燥、咳嗽痰少、唇燥不渴、皮肤干燥、舌质偏淡白、舌苔薄白少津等症,这些都是凉燥之邪侵袭而犯表伤肺的凉燥感冒症状。
这29天如何养生?
■早睡早起,适当锻炼
出伏之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昼短夜长模式开启,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接下来要进入早睡早起模式。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如晨起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固护正气,远离病邪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步入初秋,燥气渐升,平时可以适量多吃些滋阴润肺的膳食来固护正气,如银耳炖鹌鹑蛋、冰糖炖雪梨、黄豆猪脚汤等。同时保证饮水,促进新陈代谢,少吃较燥的食物,如辛辣刺激食物、烧烤、油炸食品等。有呼吸道旧疾的人出门可常戴口罩,有哮喘病史的人尽量不要与致敏因素接触。
食疗方——南沙参川贝猪肺汤
黄穗平主任表示,按中医理论,猪肺味甘,性平微寒,具有止咳、补虚、补肺之功效,搭配润肺化痰止咳的南沙参和川贝,适合肺热燥咳、阴虚咳嗽者食用。
材料:南沙参15克,川贝5克,生姜3片,猪肺300克。(2人份)
做法:将猪肺洗净、切块;南沙参洗净;川贝打碎。将全部用料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食用。饮汤吃猪肺。
功效:养阴润肺止咳。
(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宋莉萍)
(责编:许晓华、李轶群)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致敬医师:用生命守护生命 为健康中国聚力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国1200多万卫生健康工作者是全民健康的“守护人”,是战胜疫情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健康中国的主力军。【详细】
冰箱塞得满满的,哪些菌最“嗨”?消毒应该这样做! 冰箱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好伙伴”,默默奉献自己的“温度”让进入箱体内的食物“ 保持青春活力”。然而,很多朋友却忽视了冰箱内部的物品摆放,也不注重给它经常“洗洗澡”,长此以往,很有可能会导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甚至会惹祸上身呦!【详细】
相关新闻
小孩咳嗽吃川贝炖梨?医生:儿童咳嗽大都不适合吃!
精彩图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