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房产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功范例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功范例
刘 毅
2020年09月27日08: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从2004年以来,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均保持缩减态势。一片片草木生发蔓延,动人的绿色越来越浓。一条条“沙龙”俯首帖耳,恼人的沙尘越来越少。
“绿进沙退”的巨变,源自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国在推进沙地沙漠生态修复治理的进程中,始终注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切实把防沙治沙与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利用沙区独特自然资源和治理过程形成的林草资源,培育发展沙产业,实现恢复生态与发展经济的互促共进。治沙与治穷结合,使得增绿与增收双赢,漫漫黄沙生金。
“绿进沙退”的巨变,源自严格的制度和严密的法治。内蒙古、陕西等地认真落实防沙治沙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和部门单位治理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成为防沙治沙第一责任人,建立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防沙治沙任务。我国实施防沙治沙以及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草原森林保护等法律法规,配套制定防沙治沙规划、水土保持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保障沙地沙漠生态修复治理规范持续推进。
“绿进沙退”的巨变,源自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持之以恒。在沙地沙漠生态修复治理进程中,社会各界共同铸就了“艰苦奋斗、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治沙精神。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坚持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一代接着一代干,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社会团体、农牧民合作社积极参与沙地沙漠生态修复治理攻坚战,构筑了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荒漠化防治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中国荒漠化防治先进技术、治理模式得到推广,为促进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生态环境改善作出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防沙治沙形势仍然严峻。目前荒漠化防治已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治理难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任务更加繁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荒漠化防治是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咬紧牙关,爬坡过坎,坚定不移防治沙患、呵护自然,我们必将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生态治理奇迹,还自然以和谐美丽,为人民谋幸福安康。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27日 04 版)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警惕孩子近视的六大前兆,收下这份“护眼全攻略”! 孩子在看电视或黑板时,会习惯性“眯眼”;看书或玩手机时,会不由自主地靠近目标;长时间用眼后,还会时不时地用手揉眼睛或频繁眨眼……这些近视征兆,作为家长是否有所注意?对此,人民健康网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举办“在线访谈”,邀请相关专家为大家普及近视防控的科普知识,指导家庭和儿童青少年做好近视防控。【详细】
油吃多了坏处多!7个小技巧助您控油减脂 俗语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油在日常饮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人会说,“油大”的饭菜才好吃。但是,油的摄入量也要遵循“适度为好,过度有害”的原则。吃油多了,会带来健康问题。【详细】
相关新闻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生态保护修复分会今日在京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履约办公室正式挂牌
建立生态环境修复案件执行督促机制
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在宁夏揭牌
"湛江三岭山生态修复"上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范例
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暨荒漠化防治国际研讨会召开
辽宁省三年治理沙化土地20.62万公顷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防治荒漠化应具有全球视野
精彩图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