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房产

腾冲玉雕大师杨树明:赋予石头生命

2020-12-17 14:57


腾冲是中国的翡翠集散中心。翡翠、玉雕产业带动了腾冲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成为当地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杨树明作为著名的玉雕大师,一直行走在传承和发展玉雕工艺的路上。

谦谦君子 温润如玉

一身简洁素雅的唐装,脸上挂着温文尔雅的微笑。在谈及自己得意的作品时,平时不善言辞的杨树明变得健谈起来。

一块棉质较多、斑点遍布的“废料”,经过杨树明的雕琢,摇身一变,成了价值高达360万的精品翡翠。这个从未获过奖的“风雪夜归人”,到目前为止,仍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我当时就发现这是块边角料,但还是决心买回来。之后每天对着它把玩,有一天突然就想到了那首‘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于是便有了这件作品。”

杨树明作品《风雪夜归人》

另一件作品《鱼龙》,也是杨树明构思良久、反复琢磨的成果。一块普通原石,雕刻出了一番鱼龙在清澈海面上游动的景象。

杨树明作品《鱼龙》

从普通农民到著名的玉雕大师,杨树明花了二十余年的时间。如今的他对玉石的价值判断已经轻车熟路:“玉石的价值构成主要分成种、水、色、底、工五个部分。种是看它的质地是否细腻与紧密;水是看它的通透度;色是指它的色彩;底是看它底子干不干净;工是指雕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玉雕改变了杨树明的生活,甚至改变了他的性格。杨树明介绍,年轻时候自己有着活泼好动、擅长表达交流的性格。从事玉雕工作以后,慢慢地,自己静了下来,变成了现在更喜欢安静,少言少语的性格。当问起更喜欢什么样的自己时,杨树明说:“现在沉得下来,安静的性格更适合我,适合钻研玉雕,因为作为一名玉雕师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巧手琢玉 匠心传承

随着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玉雕从设计工艺、制作构图、雕塑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改变,但玉雕工艺的传承从未停歇。

从事玉雕工作以来,杨树明受到很多老一辈玉雕师傅的启发。目前,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创作上,想给学习玉雕的年轻人更多帮助和建议。杨树明指导过600多名学生,他说:“我希望通过我的帮助,来弥补年轻人玉雕设计经验不足的短板,帮助他们创作出更多的玉雕作品。”

在杨树明看来,人们在富裕了以后,除了物质需求,还需要精神层面的满足。现代生活中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使得玉雕工艺在传承中不断地更新换代。

杨树明玉雕作品《蝶恋花》。人民网  常红摄

玉如君子,亦有五德:仁义智勇洁。“想要完成一份好的玉雕作品,要像交朋友一样,先读懂这块翡翠,了解它的特性,再进行创作。” 每一块翡翠都独一无二,因此,讲究因材施艺。

谈及雕刻时间最长的一件作品,杨树明说,那件作品已经雕了十几年了,还没有完成,还是个半成品,“有的玉石,是要用一生来雕刻的”。

杨树明向外国友人介绍如何鉴别翡翠。向星权摄

说起对腾冲玉雕产业的愿景,杨树明相信腾冲的翡翠、玉雕产业会越来越好。由于日本、韩国都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杨树明之前接待过很多日本、韩国的顾客。未来,他希望腾冲的玉雕能影响更多国家的游客,让腾冲的翡翠和玉雕更快、更广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喜欢上中国玉雕文化。 

(责编:刘叶婷、吴成良)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他山之石)

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他山之石)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