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房产

一份来自社区的全媒体调研报告:“老破旧”小区为何有了满满幸福

2021-01-05 04:30


内容提要:“这里到处充满人情味,不仅我们住的舒服开心,我和我的老兄弟们还组成了‘闪电维修队’,充满干劲儿。”说起居住了30年的三潭西里社区,76岁的张广?H竖起大拇指,不停地夸奖。始建于1989年的三潭西里社区,隶属天津市南开区万兴街道。

天津北方网讯:“这里到处充满人情味,不仅我们住的舒服开心,我和我的老兄弟们还组成了‘闪电维修队’,充满干劲儿。”说起居住了30年的三潭西里社区,76岁的张广?H竖起大拇指,不停地夸奖。始建于1989年的三潭西里社区,隶属天津市南开区万兴街道。论年限,三潭西里社区是老旧小区,可论活力,社区风采不减当年。道路虽窄,却干干净净;楼房虽旧,但秩序井然;小小楼门,各具特色;还有盆景园、海绵花园……一圈转下来,见得最多的是盈盈笑脸,听得最多的是“满满的幸福感”。

年轻社工 胆大心细干劲足

说起以前的三潭西里社区,老、旧、破是第一印象。5年前,32岁的李艳担任三潭西里社区党委书记,“虽没有老主任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但我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冲劲。”在李艳的带领下,一支不同于以往印象中的女子社工团队诞生了,她们大部分由80后、90后组成,有活力、想法多、敢实践,敢想敢干,充满热忱。

“首先得让居民们有地方出来、喜欢出来、乐享其中。”女子社工队胆大心细,首先想的就是社区没有健身休闲的场地,硬件环境急需提升改造,原先在两个老旧楼区中间的绿地及街心花园,早已年久失修、闲置多年。

为了修建花园,社工们展开调查,在此过程中,加强与老人的沟通联系,“希望花园里能有健身步道、健身器材,雨季别积水、有连廊能乘凉就最好了。”社工们将老人们的需求一一记下,研讨可行方案并汇总成表格上报万兴街。

在她们的不断努力下,2017年三潭西里社区花园开始提升改造,并于当年竣工,在有着30年房龄的老旧小区中,引入新理念,将原来坑洼不平、基础设施老化的小区花园改造成本市第一个颜值高、特点突出的“海绵城市街心花园”,如今,1800平方米的海绵公园已然成为了一道洋气的风景线。

环境好了,到海绵花园遛弯儿、锻炼的居民多了起来,这支年轻的社工团队,给居民们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只要提到她们,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看到环境变好,老人们热络起来,自发地把“家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没事总喜欢和社工们聊一聊,“跟你们在一块,都觉得自己年轻了,我们几个老伙计现在特别愿意出来,帮忙干点力所能及的,争取让社区变得更美!”

紧接着,社工们步履不停, 2016年5月,三潭西里在原有的平房基础上,建成集党员之家、市民学校、快乐营地等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文化活动服务中心。李艳说:“看到居民们满意的笑容,我们充满了干劲儿,不仅要利用好这些载体和阵地,还要在增强服务‘软’实力方面下功夫。”

党建引领 项目化治理创新

社区工作点多面广,涉及方方面面,事事关乎民计民生,件件均需用心用情,年轻的社工们又把目光聚焦到“一老一小”,并列为工作重心。

社工们了解到社区中有一些外来务工家庭和困难群体的孩子们,因为家庭经济和教育理念的原因,存在视野不开阔、学习成绩相对不佳、造成自卑、敏感孤独等诸多问题。

同样为人父母,社工们聚在一起出谋划策,反复推敲,为这些孩子量身定做一个“七彩童梦园”项目,并带着这个项目去参加南开区首届公益创投大赛,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帮扶。2017年5月,“七彩童梦园”项目获得了南开区首届公益创投大赛项目的一等奖,得到9万元的政府帮扶资金。这样,孩子们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亲子早教、宝玩英语、萌娃创客、梦想嘉年华等7个单元活动。

全年49场活动、受益2000余人次……活动对接、组织安排、准备物料,社工们背后付出再多的辛苦,只要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七彩童梦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三潭西里社区开始利用创投项目“借力打力”,为老服务加码。社工们整合辖区内资源,经历探索与尝试,提出“居家养老+”的工作思路,采取订单式的精准帮扶模式,制定服务方案,协调利用社会资源实施个性化专项服务。

“别看我们社区房屋老旧、硬件相对落后,但要论服务水准,我们很有底气。”李艳点开手机,娓娓道来。自2017年以来,三潭西里社区通过区、街公益创投大赛,不断承接和申报各种公益创投项目,累计引进天津恩派、明德社区等社会组织,引入家政、法律咨询等10多项补充服务,改变以往单次活动不成体系的模式,以项目化运作的形式,帮助居民从自益性向互益性转变,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创新。

2018年申报了《百姓CEO——草根居民领袖培养》项目,以头脑风暴工作坊、百团大战、项目书撰写辅导等新颖的形式,培养居民团队的领袖,并拓展自己团队的服务项目,帮助社区社会组织成功转型升级。2019年,在《百姓CEO》项目成果的基础上,以居民领袖为骨干,充分激发居民的积极性,以《楼门会客厅》项目建设,初探居民自治路径,打造了“闪电维修队”牵头的志愿服务楼门、民族团结楼门、人和境美楼门、邻里互助楼门、红色先锋楼门……每个楼门各有主题,将楼道真正变成了“楼门会客厅”。

今年,三潭西里社区则是利用《绿动盆景家园》项目,针对社区治理的矛盾焦点,进一步尝试居民自治,精准实现了小区微景观的改造,将居民手中的“盆景”变为整个小区的“风景”。同时开展《小巷管家》志愿服务项目,依托社区网格红管家,开展“道德门诊、管家巡逻、邻里访、帮帮团、管家议事会”等服务,更深一步探索居民自治,逐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如今,在三潭西里社区,每到早晨9点,总有一抹“绿”如约出现。这是身着统一绿色冲锋衣的社区“小巷管家”,开始进行管家巡逻。一系列排查问需之后,早晨10点又出现在“道德门诊”前,每日都有值班管家“出诊”,谁家有个烦心事都愿意来这唠唠,听听管家们给的建议。

“社工妈妈”“社工闺女”是社区孩子和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社区残疾志愿者看着他们每日奔波的样子,特地为每个人制作了专属面塑作品,来向他们致敬,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换来了社区居民的踏实安心。

通过这些服务,不仅提升了社工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更让社工与居民之间形成黏性,年轻社工和年长的志愿者,从互相摩擦到互补共治,取长补短,不断积累沟通经验,老人们在社区有了归属感,更愿意走出自家小门融入社区大群体,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传播年轻社工队伍的正能量。

五大平台 丝丝入扣解民忧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实“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关键还是要看如何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最基层,如何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更加灵敏、畅通无阻。

一边是1678多户、5000余名居民,一边是仅有8人的社区干部队伍,三潭西里社区管理服务井井有条,居民和睦相处,即便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三潭西里社区也临危不乱。

“除了有大量下沉党员、志愿者支援和帮助,我们还有依托社区五大服务平台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李艳说,去年4月,三潭西里社区的五大服务平台提出不久,就有百余名居民加入。到今年8月底,加入人数已增至500多人。不仅将居民聚在网上,还把为居民提供服务的辖区单位、工商企业、超市门店也“搬”上了网。

五大平台内政务、生活、法律、文体、志愿服务等一应俱全。疫情防控期间,这些“资源”全部被调动起来。“大家纷纷站出来,争当志愿者,帮了社区的大忙。”李艳感慨地说。

李艳口中的“五大服务平台”,分别是居民议事平台、党员服务平台、矛盾调解平台、志愿服务平台、心理疏导平台,从五个不同的方面,将社区的各项工作横向串联到一起,将自上而下的行政要求,同自下而上的居民需求连接在一起,回归了社区工作的本质,打造有温度、有感情的熟人社区。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通过五大服务平台的沟通联络,社区居民自觉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同时树立了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共同体”意识。

疫情期间,社区通过党建服务平台,召集社区老党员、在职党员成立了“党员战疫先锋队”,组建疫情防控“生力军”;利用志愿服务平台,建立社区联防联控网格微信群,极大地增进了社区与居民的联系,且与社区电话摸排、入户调研、出入口排查相结合,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利用居民议事平台,加强社企共驻共建,当好疫情防控“后勤兵”。设立生活必需品自提点,采取线上下单、社区自提、特殊人群送货上门的“零接触”采购模式,解决封闭小区居民买菜难问题;另一方面多方联系辖区企业和公益组织,解决居民防疫物资购买难问题,成功为居民寻求到口罩等防护物资的购买渠道。

同时,利用矛盾调解平台,做好警社联动,严格落实全域摸排和相关人员居家隔离工作,筑牢疫情防控“防护网”;利用心理疏导平台,关注居民心理健康,打赢疫情防控“心理战”。对于居家隔离人员除了基本的身体健康监测外,电话问安问需与居家隔离人员聊天唠嗑,舒缓烦躁心情已成为网格员日常工作的新内容,帮助居民放下心理包袱,缓解焦虑心情。

“我们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对市委‘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机制进一步深化落实,着力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作用”。”据南开区万兴街道党工委书记秦桂萍介绍,五大平台是万兴街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提出的理念,在三潭西里社区一次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南开区万兴街道党工委秉承为民服务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充分运用“大工委”机制,强化街道党工委的“轴心”作用,在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的打造上整合各类基层党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搭建有效平台参与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矛盾化解、平安建设等。

不久前,万兴街道党工委召开了以“如何更好服务万兴百姓”为主题的“大工委”联席扩大会议,邀请公安、交管、城管、住建、燃气、供热、市场监管及街域内的学校、医院、企业等多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共商涉及服务百姓生活的多项事宜,并通过“大工委”联席会,为各单位搭建沟通平台、畅通沟通渠道,更好地形成合力、服务百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万兴街道党工委将继续把健全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和深化区域共驻共建,作为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举措,深挖潜力、拓展外延,壮大党建‘朋友圈’,构筑区域化党建治理新格局,持续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社区居民的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领导和重要保障。”秦桂萍说。(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修”出最美生态(新时代新步伐)

“修”出最美生态(新时代新步伐)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