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房产

肖谦:机构养老发展需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建设

2021-03-26 09:29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主任肖谦。王钰迪摄

人民网北京3月18日电 (杨曦)近日,由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1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3月11日上午,在主题为“提升服务能力 推进医养结合”的专场论坛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主任肖谦认为,机构养老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需要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医保、人才、机构的衔接,为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开辟新道路。

“200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在重庆市璧山区青杠兴建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这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第一家大型公立医院主办的养老机构,作为国家“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该中心经过10余年的发展探索,也逐步总结出医、护、养、康复一体的医养结合“青杠模式”。肖谦指出,当前我国养老服务格局,是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作为重要补充。而在机构养老探索方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发现了一些问题。

肖谦介绍,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的定位是“中长期照护机构”,一方面是对具备自理能力老人的健康养老,另一方面是为半失能和失能老人提供医疗、康复及必要时的转诊。但在医养结合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对于设施、床位、硬件、软件等相关标准还处于比较模糊的阶段。此外,对于医养结合当中的医保支付问题,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明确。

“我认为医养结合当中应引入长护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做更好的结合补充。对于一些失能、半失能老人,如有一些换尿管、胃管等简单的医疗支持时,可以由医护人员上门处理,即使不住院也可以得到长护险的保障支持,同时减轻国家医保资金和个人的负担。”肖谦表示。

此外,在护理院标准方面,肖谦认为,目前青杠老年护养中心执行的是2011版的护理院基本标准,该标准对护理院的专业设置、人员配置、建筑规范、医疗文书等标准要求较高,在普惠医养待遇大背景下,应该适当降低标准,有利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对医养结合的投入。此外,还要注重护理员人才队伍培养,提高护理员待遇。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全国多地打出政策“组合拳”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全国多地打出政策“组合拳”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