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房产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三峡集团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2021-06-22 21:22


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高质量发展看国企:三峡集团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2021年06月19日12:03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三峡大坝泄洪场景。 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宜昌6月19日电 (黄盛)从“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的设想,到“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磅礴诗篇,矗立在长江西陵峡谷的三峡工程,犹如一座历史丰碑,凝结着中国人的奉献精神、集体智慧和技术进步。

2020年11月,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至此,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运行持续保持良好状态,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

如今,站在三峡工程坝区观景点坛子岭登高远眺,万里长江奔腾,巍然大坝屹立。靠劳动者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这项世纪工程,正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的“砥柱”

今年5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区域多次出现强降雨过程,两湖水系多条支流发生超警洪水,中下游干流水位较历史同期偏高。“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洪的利器,为迎战长江中下游可能发生的大洪水发挥出关键性作用。”三峡集团枢纽梯级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三峡工程多次经受住了大洪水的考验。

防洪是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也是三峡工程最大的生态效益。兴建三峡工程之后,在上游形成库容为393亿立方米的河道型水库,可调节防洪库容达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地拦截宜昌以上来的洪水,大大削减洪峰流量,使荆江地区的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确保了荆江河段的安全,增强了武汉市防洪调度的灵活性,使洪患及分洪措施引起的环境恶化、灾后疫情等问题也得以化解。

三峡水利枢纽左岸电站厂房。 受访者供图

截至2020年底,三峡工程累计拦洪运用61次,拦洪总量超过1910亿立方米。抵御了2010年、2012年、2020年入库最大洪峰均超过70000立方米每秒流域性大洪水。

据中国工程院关于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的估算,三峡工程多年平均防洪效益为88亿元,工程防洪减灾效益显著。三峡工程防洪补水功能的发挥,使长江经济带具有了坚强的生态屏障,也使得广袤富庶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150万公顷耕地和城镇得到了保护,更让数千万居民得到了安全的居住、发展环境。

珍稀动植物的“家园”

走进位于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的大型控温养殖车间,一尾尾中华鲟幼鱼在可以调节水温的孵化装置里欢快地嬉戏。待成长到一定阶段,它们将被放归自然。

“截至2020年,我们已累计向长江放流多种规格的中华鲟62次,总数超过503万尾,有效补充了自然环境中的中华鲟物种资源。”中华鲟研究所总工程师姜伟说,中华鲟研究所掌握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等物种保护核心技术,建立了覆盖亲鱼培育、苗种培育、洄游监测等全周期的中华鲟保护体系。特别是2009年,世界上第一尾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子二代苗种在研究所三峡坝区基地诞生,标志着中华鲟这一古老物种终于摆脱灭绝的危境。

即将向长江放流的中华鲟。 受访者供图

不仅1.4亿年前就已存世的中华鲟,6000万年前就已经存在的、有着“植物活化石”之称的珙桐等一系列珍稀动植物,如今也在三峡集团打造的“生态公园”里安下了家,并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不断扩大了种群资源,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

走进三峡坝区的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荷叶铁线蕨等众多来自远古时期的珍稀植物,迎着轻风欢快起舞。在这个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的植物研究中心里,育苗荫棚、智能化日光玻璃温室、智能化PC阳光板大棚等一应俱全;科研楼里,光照培养室、恒温恒湿光照培养箱、植物病毒检测仪等科研设备应有尽有。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黄桂云表示,植物研究所采取特有珍稀植物保护与陆生生态修复相结合方式,开展三峡库坝区植物保护工作。截至2018年底,三峡库区的560种珍稀植物已全部得到有效保护,没有一种植物灭绝。截至2020年12月底,植物研究所迁地保护长江特有珍稀植物达到1181种,累计繁育特有珍稀植物约18万株。

中下游淡水资源的“银行”

去年10月28日14时,三峡水库顺利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

“蓄水完成后,水库在今冬明春的枯水期增加下泄流量,为中下游补水,不仅可以改善航行条件,还可为下游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提供安全保障。”三峡集团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水库管理部高级工程师高玉磊说,三峡水库的淡水资源,正在显著改善着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状况。

2010年,三峡工程首次实现试验性蓄水至175米正常蓄水位目标。 受访者供图

“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枯水期下泄流量增加,还有助于稀释大坝下游河道污水,改善水质,减轻污染。”据高玉磊介绍,三峡水库在每年10月蓄满后,枯水期为下游实施补水调度,最小下泄流量由天然状况下的不到30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6000立方米每秒以上。可以说因为有了三峡水库,中国腹地有了一座总量近400亿立方米的淡水资源库。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表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洪综合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极大改善了可持续发展空间。

如今,三峡水库连续11年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每年枯水期补水超200亿立方米,成为蓄丰补枯的淡水资源“银行”。

从“自古川江不夜航”到“高峡出平湖”,数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在这里变为现实,并护佑着长江安澜,滋养着长江流域的繁衍生息。

(责编:杨虞波罗、高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产业观察:“618”平台促销常态化 消费者购物日趋理性  预售订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场满赠和满送、跨店津贴、购物返券、满减打折……今年“618”期间,各平台推出系列优惠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们已经没有了当年一遍又一遍算优惠,然后定表开抢的热情,而是选择了“躺平式”参与。… 证监会发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等五项金融行业标准  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王震)据证监会网站消息,近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1部分:公告分类及分类标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2部分:定期报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3部分:临时报告》《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五项金融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证监会介绍,《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标准的实施,通过为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分配统一的编码,可有效降低编码转换和适配工作成本,便于机构间以及结算参与机构内部进行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挖掘以及数据共享等工作,进一步促进行业数据标准化,支持行业数据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行业系列标准的制定实施有利于实现证券业内、挂牌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证券信息服务业规范、有序地发展;《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的制定,从测试流程、测试方法和测试内容等方面规范了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有效指导各证券期货业机构开展性能测试工作,提升测试能力,提高测试效率,并基于测试结果客观评估大数据平台产品性能。…

相关新闻

长江发生2020年第4号洪水

24尾中华鲟和2000尾胭脂鱼长江口放流

长江中下游可能出现较重汛情 长江防总积极备汛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急剧衰退 拯救濒危物种,行动!

长江委:流域仍有持续降雨 做好长江1号洪水防御工作

今年长江1号洪水即将形成 三峡水库控制下泄流量

“共舞长江经济带”网络主题活动在重庆启动

长江中下游主汛期降水预计偏多

长江经济带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宣传活动在宜宾启动 10万余尾长江鲟放流长江

客户端下载

人民日报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作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广州户籍家庭公租房样板房10日起开放

广州户籍家庭公租房样板房10日起开放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