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房产
易地搬迁,多些换位思考
易地搬迁,多些换位思考
重庆巫溪县地处秦巴山区,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当地乡村走访时不难发现,一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颇有“心意”:两户房屋连在一起呈U形,正门相对,共用同一个院坝和沟渠。一问原因,当地扶贫干部解释,一是可以节约山区本就不多的平整地块,提高公共空间利用效率;二是门对门、户连户,低头不见抬头见,能让住在一起的老乡多来往多交流。
已经住下的贫困户,脸上都带着笑,直说新房子不仅交通更方便,还拉近了邻里关系。走进一瞧,原来用心的地方不止屋外:除了农户家常见的大堂屋和卧室,屋内一侧还围出带楼梯的小间。家里没孩子的,大多用作储藏室;以后添了人口,可以将其改成卧室。这样既不超出易地搬迁面积标准,又能有效地将老乡未来生活的变化考虑进来,在功能设计上更显灵活。
易地搬迁,在深度贫困山区很常见,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中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有效方式。但同样是山多坡陡的深度贫困地区,一些地方的工作还少了一点换位思考。比如,有的集中安置点房子一字排开,一排房屋的后院对着二排房屋的前门,串个门得绕一大圈,生活起来不太方便。还有的希望老乡也能享受城市便利生活,却未考虑他们的生产实际,比如直接让老乡搬到城区,但产业还在山上,老乡得两头跑。
挪出穷窝,搬进新房,好的硬件让贫困户“搬得出”。但是,能否做到功能实用、住得舒心?这关乎易地搬迁能否“稳得住”,直接影响脱贫成效的巩固。搬迁是手段,扎实提高老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是真正目的。
再如,有的地方为让贫困户知道自己享受哪些政策,直接在安置点醒目处张贴政策明白卡,“某户拿了多少元补贴”“某某得了什么大病”等等。试想,刚搬进新家,却整天面对拉拉杂杂的表格,老乡会咋想?巫溪的扶贫干部出了一招:除家庭基本情况,工作性较强的各类表格都化繁为简,制作成记事本大小的二维码卡牌,贴在门口;手机一扫,就能了解帮扶政策、脱贫进展等。如此,既照顾到老乡的面子,又让居住环境保持美观,还增强了扶贫工作的精准性。
帮扶要讲求方式方法,不仅要精准,也要精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细活,干部用不用心,老乡在生活细节处就能感受到。只有时刻怀着为民之心,下足“绣花功夫”,才能让帮扶落地入户,让工作更人性化、精细化。无论是选址、规划,还是设计、装饰,让离开老房搬进新屋的人有“里”也有“面”,才能更好提振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责编:孙红丽、夏晓伦)
上一篇:盘古大观“龙首”今51.8亿起拍
下一篇:垃圾分类产业里有“金山银山”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