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房产

雍和宫大街砌“风貌保护样板墙”

2019-05-18 03:08


雍和宫大街南段的“样板墙”。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雍和宫大街整治提升二期工程4月上旬开工,东城区首次砌出“风貌保护样板墙”,对干摆、丝缝、淌白等传统工艺进行展示,设计师和居民将根据建筑原始状况对改造后的墙体工艺进行选择,确保整治后风貌更加原汁原味。

雍和宫大街整治提升二期工程范围在大街南段,全长约700米。在方家胡同东口临街门脸房前的空地上,砌起了三段齐腰高的灰砖墙。三堵墙样貌各异,有的砖缝是白灰,有的接近黑色,最后一堵墙下碱和上身的砌法还不一样。

“勾白缝的这个砌法叫淌白。古建筑砌砖墙,墙包括下碱和上身两部分,砖分为砍磨和不砍磨两大类,淌白砌法就是砍磨类里最简单的一种,砖的六个面只加工一个面,一般钱不多又想讲究一点的,会用这种砌法,有时候讲究的建筑也会用,显得比较粗犷简朴。”现场的老师傅介绍道。

上身和下碱不一样的那堵墙,下碱的砌法叫“磨砖对缝”,又叫“干摆”,是砍磨类里比较精细的砌法,一般用在讲究的墙体下碱或其他重要部位。“丝缝”工艺也要加工5个面,但通常用来砌上身,而且一般使用老浆灰,要求出“灰砖黑缝”的效果。这些砌法,在同一面墙上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组合出现。

“砌出样板墙来,主要是供大家选择,避免整条街的墙都砌成一个模样。这条街的建筑以民居和商铺为主,这几种砌法基本能满足。”项目设计单位、中规院驻场设计师孙书同介绍,“我们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对于那些找得到历史依据的建筑,具备恢复条件的尽量恢复;找不到历史依据的,可以根据居民的记忆以及综合评估,选择适合它的墙体的砌法。”

近些年来,在环境整治过程中,出现过一条街巷所有墙体一个砌法砌到底的情况,违背了历史事实,也严重破坏了老城风貌。《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保护和更新设计导则》起草人、北京工业大学教师惠晓曦表示,进行整治修缮的时候,一定要先做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类施策,什么等级的建筑就要采用相应的工艺。

雍和宫大街整治提升二期工程不但砌起“风貌保护样板墙”,还将根据掌握的历史资料,对建筑外观进行保护性恢复。整治后,雍和宫大街南段从北到南,将以“蒙太奇”式的效果呈现出从明清向民国到现代建筑的过渡。

 

(责编:赵春晓、孔海丽)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天拖一期中央公园正式开放

天拖一期中央公园正式开放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