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美科学家发现1亿年前传粉动物
新华社南京11月12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学者合作,在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一枚为被子植物传粉的昆虫标本。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早为花传粉的动物之一。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12日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领导此项研究的南古所研究员王博介绍,此次在缅甸琥珀里发现的昆虫标本,是一只身体携带大量花粉的花蚤科甲虫。这类甲虫如今仍然存在,是一类非常普遍的传粉昆虫。科研人员利用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和显微CT,获得了这只花蚤的高精度三维图像。图像显示,琥珀花蚤的身体侧扁、弯曲成“C”型,并且长有极其发达、适于跳跃的后足。这种体型很适合在花冠上移动,从而高效地接触并携带花粉。此外,花蚤口器的下颚须末端膨大,好像一把小铲子,有利于收集和取食花粉颗粒。
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团队还在花蚤的腹部、鞘翅和身体附近发现了至少62枚花粉颗粒。这些花粉个体较大、表面有复杂纹饰,属于较为高等的被子植物。综合花蚤身体结构、花粉形态等一系列证据,研究团队判定,这种1亿年前的花蚤,已经会为远古的被子植物传粉。
“长期以来,人们证实的动物为花传粉历史仅有4800万年,这一记录被提前了5000万年以上。动物为花传粉,至今仍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农业正常运转的基础。现在我们知道,这种重要的生态机制早在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王博说。
(责编:刘晗璐(实习生)、杨牧)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