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欧中合作
当前,一些国家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旗和制裁大棒,反将成为第一批受害者,因为它在毁坏经济的根基,使货币贬值,扰乱货币体系。加之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进度仍然同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不相配,因此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现行货币体系服务于强权的意味强烈,比如后者推出了对伊朗使用美元交易的禁令。这种国家主义和强权逻辑思维同真正国际化货币须具备的性质截然不同,当前笼罩全球的贸易争端更加促使中国及欧洲尝试跳脱出单一货币的陷阱,加速外汇储备的多元选择。
2010年,我就在法国《世界报》上撰文,呼吁欧盟加强同中国的合作以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欧洲需要明白,不能指望原有国际货币体系的最大受益者自觉改革,我们需要同中国携手推动这一进程。改革对欧中双方都有利。虽然我们已错过太多机会,但近年来,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已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中国也力推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完成了欧洲曾尝试做而未成功之事,因此借助中国力量,加强合作是欧洲的明智之选,我对欧中合作持乐观态度。
现在,法国前财长拉加德被任命为欧洲央行行长,她很有可能给欧洲央行带来很大改变。法国永远拥有对货币改革的愿望,如同欧元的推出让法国和欧洲摆脱德国马克的“控制”,进一步改革完善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同样符合法国和欧洲利益。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但这将是长期和谨慎的过程。我很理解中国央行对此的谨慎态度。中国的金融与银行管理还需完善,中国对世界资本市场中投机分子的应对体系的构建还需一步一步来,才能避免热钱流动对实体经济的损害。
现在有一些新事物,比如比特币和“脸书”的Libra,这两种数字货币虽然缺点很多,比如比特币币值的大幅波动,Libra具有私人货币性质等,但它们的出现是当今货币体系混乱的表现,体现了人们对这一体系的不信任,和对摆脱了政治不确定性的更为单纯、健康和国际化的币种的巨大需求。这些数字货币为人民币的全球化、未来货币体系的改革与管理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挑战,需要欧中乃至世界加强探讨和研究。
【作者为法国经济学家、《世界报》前记者菲利普·西莫诺(Philippe Simonnot),人民网驻法国记者葛文博采访整理】
(责编:马靓辉(实习生)、杨牧)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