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内

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新中国的“第一”)

2019-11-23 12:37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在制定 “十二年科学规划”时,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时任数学研究所所长华罗庚提出,要研发我国自己的计算机。当时,电子计算机在我国还是空白学科,“十二年科学规划”将与“两弹一星”直接配套的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和自动化列为国家四项“紧急措施”。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3机)完成了四条指令的运行表演,每秒运算速度为30次,成为我国计算技术这门学科建立的标志。

  亲历者说               

  陈长林: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03机研发人员

  1956年8月25日,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华罗庚任主任。

  当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出现已有10年,工作应该如何开始?大家一致的意见是:先学习苏联已有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条件,开展自己的研究。即“先仿制后创新,仿制为了创新”。

  研发工作很快铺开。“派人去苏联考察和学习;抽调大学毕业班学生开办计算技术训练班;集中一批在相近专业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科技人员到计算所协作开创计算机事业。”参与当年研制工作的张梓昌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其中,尽快掌握整机技术是重点之一。计算所决定仿制苏联大型计算机和M—3小型计算机作为突破口。仿制没有实样,是按照苏联图纸为蓝本进行生产、安装、调试。

  1957年12月,M—3图纸开始分批运抵北京,仿制工作立即展开,因而成为第一项整机任务。M—3是苏联的型号,我国在试制时称为“八一型”机,在工业生产时定名为“103机”。随着工作开展和人员增多,项目组内部又分设了五个小组:电源小组、运算器小组、控制器小组、磁鼓小组、输入输出小组。

  当时计算所没有生产力量,试制生产工作由四机部738厂承担。最终,738厂用时8个月,完成了第一部计算机的制造工作。1958年8月1日,这部计算机完成了四条指令的运行,宣告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参观贴士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一直保存着一件103机。103机体积庞大,仅主机就有好几个大型机柜,占地40平方米。机体内有近4000个半导体锗二极管和800个电子管。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3日 05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武汉“烟火气”逐渐回来啦

武汉“烟火气”逐渐回来啦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