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内
丰收在希望的田野上(读党报 看变迁)
图为1950年7月3日,人民日报一版刊发消息,当年小麦总产量约达400亿斤。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开栏的话
人民日报记录了新中国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也记录了百姓生活的发展变化,70年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都凝结在这些浸透时光的文字里。从今天起,本版推出“读党报 看变迁”栏目,以70年间人民日报报道为线索,今昔对比,折射国家、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变迁,敬请关注。
清晨,山西运城席张村,78岁的郑天德吃过早饭,踱步来到地里。看着一根根麦秆直挺挺地立在那里,上面挤满了麦穗,老郑不禁欢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人只能靠天吃饭,“碰上个旱年,50米深的井水根本不够浇地。”老郑说,如今,虽然村里小麦种植面积变化不大,产量却多出两倍;有了科学管理和机械化生产,“一个钟头就能干完以前一个上午的活儿。”
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3158亿斤,其中小麦的产量就达到了13143万吨,全国粮食产量连续第七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全国人均粮食产量也显著提高,从1949年的208.9公斤提高到2017年的477.21公斤。如今,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本盘已牢牢稳住,人们的要求早已从吃得饱升级为吃得好、吃得健康。
粮食增产与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几十年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短缺向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2004年到2019年,党中央连续发出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科技进步也功不可没。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8%。“我国粮食单产大幅提升,高产高抗新品种的选育、田间管理技术的推广和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助推农业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秀东说。
(本报记者 乔 栋 郁静娴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28日 06 版)
(责编:岳弘彬、曹昆)
上一篇:我国医疗服务大幅改善
下一篇:三问南阳“水氢发动机”项目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