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内

村庄换新颜,老乡不挪窝

2020-04-09 11:45


  几年前,玉国生一直琢磨着从村里搬到县城居住。他所在的河北邯郸市肥乡区常耳寨村,因为基础设施破旧,主路坑洼不平,被大伙戏称为“三蹦子村”:车在路上蹦,人在车里蹦,心在肚里蹦。“还不止这个呢,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玉国生说。脏乱差的农村居住环境,成为小康路上的一道硬坎儿。

  肥乡区自2018年开始,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建立“全域化、源头化、全民化、常态化”的管理机制,科学有效推动乡村治理。以“一轴三带”为框架,推动全域化治理。“一轴”即横穿东西的309国道,“三带”即纵贯南北的东风渠、民有渠、团结渠,以轴带为中心线向周边乡村层层拓展,拆除私搭乱建、残垣断壁3600余处,面积达118.7万平方米,彻底解决了困扰当地村民20多年的违建占地难题。

  针对农村垃圾处理的顽疾,在乡村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将全区分为东、西两个区域,公开招标确定两家环卫公司,为每户配备一个垃圾桶,100户选聘1名保洁员,500户配备一辆清运车,实施标准化操作。“农户每月只需交8元钱,清运员上门服务,收集垃圾,封闭式运输,送往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中航美丽城乡环卫集团有限公司肥乡区项目经理苗占虎说。

  深度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由政府出资,帮助村民实施厕所改造,实行钩机挖坑等流水线作业,对农户进行使用培训,并聘请专人后期管理,解决农村厕所弃用问题。“依托农业经营主体场地,建设了10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构建粪污收、处、运、用等一体化体系,达到循环利用效果。”肥乡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常志军说。目前,全区已建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7.5万余座,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2019年春,全区完成造林3.69万亩,植树310万株,建设养护农村公路778公里。全区近两年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等1366处“乡村微景”,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4月的肥乡,村村花红柳绿。全区农村人均环境整治工作,近两年连续在河北百余个县市区中名列第一。“村子变化太大了,我这窝,自然是‘挪不动’喽。”玉国生笑着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09日 1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誓言(新中国的“第一”·70年)

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誓言(新中国的“第一”·70年)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