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内
监管有规范 资金更安全
近年来,在浙江杭州江干区,经合社集体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可分配总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经合社有40多个。
资金体量大,工作人员的违法风险也随之提高。“江干区57家经合社报账员,原先基本都由本经合社成员担任,任职时间最长的有十多年。熟人社会、人情干扰,存在很多弊端。”江干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赵欣浩介绍。
2019年底,江干区委组织部会同区纪委专门出台《党建引领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十条意见》,提出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报账员队伍建设,探索推行交叉任职机制,防止长期固定任职产生的岗位风险。
作为这项制度的首个试点,笕桥街道将“区域相邻、工作相通”的社区组成5个党建联盟,每个联盟建立报账员工作小组。九堡街道则建立报账员人力资源信息库,将辖区9个经合社现有的报账员纳入信息库,统筹调整异地聘任单位,交流聘任时间为一届3—5年,先期试行一年。
“经合社也有商业秘密,财务人员轮换着来,成员利益如何保障?”与弄口经合社董事长姚志颂一样心怀顾虑的人不在少数。
为此,江干区系统梳理报账员交流任职的廉政风险点,实行“前置承诺”制度。报账员交流任职前,由街道党工委同纪工委进行集体谈话提醒,签订保密承诺书。同时,统一工作内容和标准,明确预(决)算审核修订、报销凭证初审等基础任务清单,确保交流任职的报账员落实岗位负责制,受到全过程监督约束。
报账员干得好不好,谁说了算?江干区建立“月报账、季督查、年考核”全过程监督考核机制,年度考核排名末两位的,要被约谈;整改不到位的,给予调整或劝退处理。实施交叉任职后,街道把报账员这支队伍管起来了,并且专门制定了报账员考核办法,由街道三资管理中心和经合社实行“双重管理”,其中街道考核评价占比达到60%。
“以前,报账员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交流任职后,管理权限统一了,交流通道打通了,报账员也有了比拼劲头。”江干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邵雪荣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23日 11 版)
(责编:白宇、岳弘彬)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