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内
全国“媒体+政务”融合模式的县级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建成投运
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怎么走?大数据里,有乡村振兴“智慧”的密码。5月8日,全国“媒体+政务”融合模式的县级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建成投运,这标志着太仓率先启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这也是太仓日报社自全国首创“媒体+综治”的融合发展模式之后,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媒体融合的又一项创新举措。
太仓市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由太仓市农业农村局、太仓日报社联合打造,以服务农村、发展农业、造福农民为宗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进行系统化模块化设计,建设集权威发布、信息咨询、图文视频、案例示范、田间直播、可视化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据介绍,该大数据中心建成后,可在线采集数据、抓取权威观点,实时汇总国内其他地区经验;建立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指标数据库,用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分析、评估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情况,为下一阶段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建立全市三星级康居乡村点位信息数据库,全方位展示太仓美丽村庄建设成效,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此外,该大数据中心还搭建了太仓农产品信息数据平台,采集了各地村合作农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主体情况,全方位展示乡村产业发展情况,并建立了农业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可链接土肥、植保、畜牧水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在线监控设施,也可通过系统设置的数据采集点位,以及媒体记者田间地头的视频直播联线,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在线监控。
这只是太仓在江苏乃至全国率先推进互联网+农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太仓市积极探索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感知农业、电子商务,多项工作走在了苏州乃至全省全国的前列。2015年4月,太仓市建成了苏州首家省级土壤墒情远程智能管理监测站;2017年4月,太仓市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标准化稻麦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园,使用遥感监测技术,随时“盯牢”水稻生长全程、通过智能监控,让土壤墒情监测链接大数据;推进智慧植保工作,病虫害监测预警用上物联网。去年,太仓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支持下,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市现代水稻产业园区,从农田激光精整、智能育供秧、秧肥药一体,到农作物长势全程高光谱遥感监测、数字化终端测产等,全面启动了“智慧田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太仓日报秉持“太仓日报不仅仅是一张报纸”的理念,以服务转型推动媒体转型,以用户为核心,以数据为驱动,探索“互联网+新闻+服务”运作模式,按照“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要求,创新媒体融合的体制机制,重构传播格局和流程,优化融合生态链,把报纸变为平台、把资讯变为服务、把读者变为用户,在变与不变中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探索一条从纸媒到智媒、平媒到屏媒、全媒到融媒的转型发展之路,取得显著成效,融媒建设经验被人民网、澎湃等媒体介绍,多篇融媒论文发表在《新闻战线》《新闻与写作》等全国核心期刊上,被传媒杂志社评为2017-2018年度中国十佳融媒体中心。(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责编:曹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