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内

“红军楼”里话恩情(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2019-07-11 12:19


  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龙坪村的红军楼。
  本报记者 刘书文摄

  “吴老优被烧掉房屋一间,领得光洋20块,吴连芳被烧掉房屋两间,领得光洋30块……”这是85年前,广西龙胜县(现为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龙坪村发生的一幕,红军在向房屋被毁的群众发放救济款。

  龙胜地处湘桂交界处,位于越城岭西南山麓,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80%,长征时红军在此停留了10天左右。“时至今日,这里的群众提到红军就像提起自己的亲人,常流露出怀念之情。”龙胜各族自治县委统战部部长粟海英说。

  1934年12月初,红军渡过湘江,翻越老山界,抵达龙胜。当时的龙胜地区,各族居民长期受到军阀欺压。“敌人四处散布谣言,说红军是强盗,见人就杀,见屋就烧。老百姓非常恐慌,在红军到达前,就纷纷躲进山林。”平等镇党委书记王建松介绍。

  1934年12月10日,中央红军到达龙坪村。国民党特务为离间红军与侗族人民的感情,当晚便纵火焚烧民房。村子里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火势很快蔓延开来。红军战士奋力灭火,保住了鼓楼和大片房子。

  “这座鼓楼建于清嘉庆年间,雄伟壮观,具有典型的侗族建筑风格,是侗族群众集会议事和乘凉休闲的场所,是侗族标志性的建筑。为了表达对红军救火的感激,人们把鼓楼改称为‘红军楼’。”龙胜各族自治县党史专家赖若龙介绍,“红军在自身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还向受灾群众发放了2000块光洋救济款。”

  经过彻夜清查,红军从龙坪村中找到了3名可疑分子,确认其中两名是国民党特务。他们伪装成红军,混入寨内,趁人不备放火。次日,纵火特务在龙坪村的飞山庙被审判和处决。红军走后,群众将“飞山庙”改称为“审敌堂”。

  “‘审敌堂’是侗族人民和红军共同对抗敌人、与反动势力作斗争的见证地。”平等镇龙坪村党支部书记吴成干说。

  “红军救火和审判敌人给我爷爷杨光耀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认识到红军真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离开龙坪时,爷爷自愿给红军当向导。”龙坪村村民杨宏永说,“返回时,红军给了他一些光洋作为盘缠。”

  在龙胜、灵川交界的才喜界的一处岩石上,至今还镌刻着瑶族群众纪念红军写下的一首诗:“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月,瑶胞把家还。”

  “红军纪律严明,对各族群众都亲如一家,将大家团结在一起,当地百姓永远铭记红军的恩情。”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珩说。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07日 04 版)

延伸阅读

(责编:袁勃)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产业兴 脊梁硬

产业兴 脊梁硬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