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内

淮北转型 十年有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2019-07-22 21:43


  本报合肥7月20日电  (记者朱思雄、韩俊杰)“以前月产万吨原煤需要180人,现在80个人就能月产原煤7万吨。”在安徽省淮北市朔里煤矿综采区,31岁的综采组技术员韩飞自豪地介绍,他操作的是一台薄煤层采煤机,“只要按几下键,采煤、落煤、装煤和运输的工序就可以全自动一体化完成了。”

  2009年,安徽省淮北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淮北市提出,走转型之路仍要“立足煤、延伸煤”,然后再“超越煤”。10年来,淮北在转型之路上接续奋斗,如今更有活力。

  淮北濉溪县临涣镇,已关停3对矿井,剩11对矿井在运营,但效益却不减,原因就在于从“卖原煤”转向发展“煤、焦、化、电、材”循环经济产业。“精煤销往长三角,焦煤进入焦化厂冶炼甲醇、煤焦油等化工原料,煤矸石用作发电,产生的粉煤灰再用作建材。”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科技服务中心王程俊说,“现在原煤真正被‘吃干榨尽’,基地今年产值将超300亿元。”

  “立足煤”并“延伸煤”,让淮北在城市转型上赢得了先机。谈起临涣焦化厂的建设过程,党委副书记刘文生至今仍十分感慨。“2004年决定建焦化厂时,要投上百亿元,很多职工都不理解,觉得我们煤矿还有得干,为啥要做焦炭?”“煤总有挖完那天,就要趁‘还有得干’及早转。”时任淮北矿业集团董事长许崇信态度坚决。

  如今,临涣焦化厂年产焦炭440万吨,联产甲醇40万吨、硫铵6万吨……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且实现“超净排放”。“去年产值达到95亿元,盈利9.7亿元。”刘文生说。

  及时“延伸煤”,从而让淮北能在转型路上积累人才、技术而“超越煤”,“乌金”变“绿金”。

  陶铝新材料,能让“铝”里面长出“陶瓷”,强度和刚度超钛合金,而材质更轻、成本更低,可在航天器关键部件中广泛应用。该新材料的发明人,上海交通大学特种材料研究所王浩伟教授就是安徽人。但这样的高科技产品回到煤城能“长大成人”吗?2017年9月底,到淮北参加研讨会的王浩伟发现,故乡如今已“超越煤”,享有“中国碳谷”美誉。

  目前,陶铝新材料获批安徽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陶铝活塞生产线项目建成试生产,预计5年内陶铝新材料产业产值将达300亿元,成为淮北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以星箭连接环为例,用陶铝新材料替代原有材质后,可减重10多公斤。”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鹏介绍。

  十年磨一剑。淮北10年前原煤产业占经济总量80%以上,实施“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转型战略以来,在延伸煤化工产业链的同时,将铝基、碳基、硅基和生物科技、大数据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推进。截至去年底,非煤产业增加值占比已达71.7%,特别是成长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达280余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17.4%,走出了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21日 01 版)

(责编:曹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非常时期,硬核App“学习强国”陪伴你

非常时期,硬核App“学习强国”陪伴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