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内

整治保健品乱象需重拳(代表之声)

2019-07-23 01:48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要求对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管理。但是,当前我国在保健品产销领域仍存在法规不健全、监管不严等问题,特别是老年保健品经常成为消费维权热点,损害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一是非法生产销售保健品。食品安全法要求对保健品实行注册与备案分类管理,但是,受法规普及程度和市场监管能力的限制,仍有不法地下黑加工厂通过假冒品牌保健食品,或是盗用正规厂家的批准文号进行生产,再通过流动性强、隐蔽性高的“会销”模式销售,导致非法保健品在市场流通。

  二是在保健品中非法添加活性物质。保健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但是一些厂家为了增强保健品的治疗功效,在产品中添加有治疗效果的化学药成分。不同地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和非法添加检验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往往非法添加与非法生产经营共存,监管部门难以监管到位。

  三是虚假宣传保健品。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保健品消费人群,老年人占50%以上。一些销售人员通过虚假宣传,夸大保健品治病功效,并以冒充“三甲医院名医”、“健康讲座”、“免费、馈赠”、“高科技”等手段诱使老年人盲目购买。

  四是市场缺乏对保健品价格的约束。保健食品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保健品市场价格扭曲。因为保健品利润高、违法成本低,不法分子趋之若鹜,然而法律对以保健品销售之名行诈骗之实的犯罪行为, 处罚尺度偏低。

  建议完善保健品相关政策法规,强化执法力量。有关部门应完善保健品检验、动态监管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保健品市场监督。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等更严的惩处措施,改变保健品领域违法成本过低的现状。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使心存侥幸者不敢碰触法律红线。

  针对虚假宣传的问题,建议完善打击虚假广告的法律制度,提高广告审查力度,扩展被虚假广告侵害的消费者的司法救济渠道。对于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虚假广告的情况应及时处理,增加虚假广告的违法成本。对于已造成损失或发现虚假广告的情况,应增加消费者司法救助途径,并通过媒体、网络等信息发布平台广泛宣传,提高消费者的知晓率和维权意识。

  此外,应加强对保健品知识的科普宣传力度,引导老年人远离保健品骗局。要多开展面向老年人的养生、疾病预防、保健品识别等讲座,帮助老年人掌握一些常用的保健知识,防止被骗。另外,应关注和关心老年人的健康和需求,特别是子女要关心关爱父母的身心健康,防止老年人因情感空虚被不法推销商钻了空子。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18日 19 版)

(责编:李枫、袁勃)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首届“传奇之声”初赛圆满结束,选手们个个都是传奇!

首届“传奇之声”初赛圆满结束,选手们个个都是传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