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内
近视手术前为啥要散瞳?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周继红主任这样说
“散瞳”这个词在眼科医院经常出现,在近视手术的术前检查里,其中一项就是散瞳检查。那么,为什么要进行散瞳?散瞳会对眼睛产生什么影响?什么情况下必须散瞳呢?今天,我院屈光手术科周继红主任就来给大家解答一下关于散瞳的问题。
为什么要散瞳?
散瞳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散瞳验光;二是散瞳查眼底。
如果把我们的眼睛比作一台照相机,那么,调节就是一个对焦的过程。当我们看远时,眼睛处于放松状态;需要看清近处物体的时候,眼睛就会发动调节。睫状肌就是实施“调节”的装置。
散瞳验光是指在药物的作用下,让睫状肌麻痹,使其无法在视物时起到调节作用,在眼睛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的客观屈光检查,从而了解到眼睛真正的屈光状态,以便医生据此判断能否进行近视手术以及选择哪种术式更合适。
散瞳查眼底是指通过药物麻痹瞳孔括约肌,使瞳孔放大,这样方便眼科医生进行眼底检查,排除近视手术禁忌症。
散瞳对眼睛有什么影响?
散瞳后,眼睛会出现短暂的不适感,例如:
1、看近物模糊
这是由于我们眼睛看近时需要动用调节,而散瞳后睫状肌完全放松,无法发挥调节作用,因此会出现看近模糊的症状。
2、畏光
因为散瞳后,瞳孔放大,进入眼睛的光线增多,刺激了眼睛。此时可以通过戴墨镜来缓解症状。
注意,术前检查当天,不要自行开车。
周主任表示,以上均属于散瞳后的正常现象,并不会对眼健康产生影响,停药后瞳孔和调节能力会随时间恢复至正常状态,这些不适症状也会消退,不必太过紧张。
还有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术前检查中的眼压测试不仅是一个检查数据的采集,也是为了判断患者能否进行散瞳测试。
因为眼压高的患者是不建议进行散瞳的,散瞳后瞳孔放大,会阻塞房角,可能会导致高眼压患者急性青光眼的发作。
什么情况下必须散瞳?
在验光时,以下几种情况经医生确认后需要散瞳检查:
年龄小、调节力强、视力不稳定。
举个例子:若不散瞳验光是200度近视,散瞳验光后是100度近视,那么此时调节产生的近视就是100 度, 而真实的近视度数也是100度。
如果类似的情况下不散瞳,则会导致检查数据出现偏差。
眼底和屈光间质检查均正常,而视力较差,需要用散瞳验光的手段来排除有无屈光不正。
比较复杂的屈光不正,如高度近视、高度远视或高度散光,近视或远视合并散光。
散瞳分为快散和慢散。快速散瞳后,瞳孔和调节能力一般4-8小时之后恢复正常;慢速散瞳停药后大概三周左右瞳孔和调节能力会恢复正常。就近视手术而言,一般采用快速散瞳的方式。
周继红主任强调,近视手术术前检查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排除不适合手术的小伙伴,还是制定个性化近视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我院屈光手术科拥有20多项全面的近视手术术前检查项目,专业的眼科医生根据每个人的眼部条件,个性化定制近视手术方案。
我院屈光手术科拥有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实力雄厚的屈光手术医护团队,配备德国蔡司VisuMax全飞秒激光3.0手术系统、Rescan 700术中OCT显微镜、鹰视FS200/EX500、波前像差检查系统、三维眼前节分析仪,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等国际领先设备。可开展角膜激光和晶体植入类多种近视矫正手术,可矫正近视(50-1800度)、散光(50-600度)、远视(600度以下)等屈光不正问题及老视。此外,还可针对一些复杂的治疗性屈光问题提供全面、优质的解决方案,如角膜移植术后的屈光不正、白内障术后残留的屈光不正等。
周继红 主任医师
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屈光科主任
同仁眼科博士
曾就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爱尔眼科集团北京区屈光学组副主任委员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欧洲屈光及白内障手术协会会员(ESCRS Membership)
Alcon精雕认证医师、VISIAN ICL认证医师、蔡司全飞秒认证医师
2017至2021年连续5年受邀在欧洲白内障屈光年会(ESCRS )发言,2019年在巴黎获奖(ePoster第3名);国内眼科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英文期刊(SCI)3篇
2018年1月美国马萨诸塞州眼耳鼻喉医院(Massachusetts Eye and Ear)访问学习
周继红主任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9年,从事眼科临床及教学工作9年,在激光矫正近视、远视、散光、老视及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ICL等方面的经验丰富,擅长ICL手术(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 (SMILE)、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LASEK、Epi-LASIK、SBK、PRK、PTK等多种手术,以及运用飞秒及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模式治疗不规则散光(人工晶体眼术后屈光问 题、角膜移植术后屈光问题等)、老视、术后眩光、屈光回退等疑难病症。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