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内
中和农信:提升农业服务,守“拙”更为守护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这句万金油型的开场白放在2023年依旧适用。5G网络迅速普及,智能设备层出不穷,在这个时代,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依靠网络、依靠智能不能解决的,一台智能手机几乎包罗万象,覆盖了衣食住行的每一个角落,显得那么方便与精巧。也正因如此,中和农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就显得有那么一些“笨拙”。
但是,数字科技再便捷,也有延伸不到的角落,甚至数字科技发展得太快,数字鸿沟就会更难逾越。中和农信那些“笨拙”的“迷惑操作”,都是为了把光照进角落,建起一座可以逾越这些鸿沟的“桥”,让这些逐渐在“边缘”徘徊的人,不掉队。
河北隆尧,曾经连银行卡都没有的妇女张占存,需要一笔钱扩大雁鹅棚,她经历过四处借钱被拒绝,各类机构的不理睬,她需要的金额不过是区区两万块。在我们眼中动动手指就能获得的资金,于她而言难如登天。如果没有走村串巷坚持“地推”的中和农信,也许她要走更多弯路,用更多时间才能成长为如今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内蒙古根河,中国冷极,一处地图都没有标记的雪原上,养驯鹿的大姐孙国连急需资金购买饲料,如果自己跑银行一来一回几天就过去了,而鹿园不能没人看着。中和农信人可以在冰雪封路的情况下,坐几个小时“特慢”专列,突破一切自然“封锁”上门服务,解了大姐燃眉之急。
这样的例子在中和农信并不鲜见。
中和农信的客户经理在下乡之余爱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那就是教年龄大的客户们“玩乡助App”。“您看,这样拍下生病植物的照片,再在这里打字,点发送,就能问专家你这个玉米是生啥病了。”“你看这个拖拉机比另外一家便宜1000多块钱,要不可以线下去看看。”“还款点这里就行,不用跑银行了。”……即便是客户接受能力不那么强,需要反复指导、不断重复,客户经理们仍然很开心。一来,当客户熟练使用线上工具可以减少他们后续工作的负担,二来,客户自己在生产过程中效率会有所上涨,这样的一点“付出”得到的是“双赢”的局面,简直“赚翻了”。
魏县的郗大哥今年50多岁,学会“网购”之后一出手,就是一台12万8的拖拉机,既便宜又方便,这也是他第一次体验到网上购物的乐趣。喀喇沁的孙大叔今年快60了,在客户经理的指导下与专家线上交流,终于知道自家西红柿苗为啥打蔫了……
一遍遍教,一遍遍说,让大家了解手机,善用工具App,看起来并没什么了不起。但它,是这些留守在乡村的年长者跟上时代“不掉队”的开始。
古人云“大巧若拙”,在这个过分精巧的时代,中和农信人愿意保留那一点“拙”来守护更多的农户,让更多人能够跨越数字鸿沟,享受到时代红利。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