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内

“门外汉”变身“领路人”

2019-09-21 15:23


“门外汉”变身“领路人”

新华社西安电(记者 刘彤)“驻村以来,以张刚为队长的国家电网陕西省宝鸡供电公司工作队干部,倾心倾力地为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服务,真心实意地为我们办实事、解难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全村脱贫56户19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84%,退出了贫困村行列。”当记者来到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天度镇下寨村时,村党支部书记王录社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下寨村位于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带,地质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全村1225户5142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54户602人。摆脱贫困成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热切的期盼。

2018年7月6日,张刚来到下寨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为了尽快取得实效,张刚为自己提出了“驻村就要扎根,帮扶就要实效,扶贫就要摘帽”的工作准则。王录社说,张刚一到下寨村,就挨家挨户采集信息,了解每家贫困户的真实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

“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张刚将一个村民小组的96户贫困户走访了两遍,并绘制了贫困户分布图;扶贫政策汇编也看过了六遍,对‘六个精准’‘八个一批’‘两不愁三保障’‘贫困人口识别、退出程序’等政策熟记于心。很快,他就从一个对农村工作两眼一抹黑的‘门外汉’,变成了懂政策、知村情、会帮扶的‘领路人’。”王录社说。

贫困户祁乃贤患有青光眼和白内障,由于爱人早逝、83岁的母亲和上大学的女儿对家里收入的贡献微乎其微,全家的生活需要他一个人承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刚亲自将祁乃贤送到宝鸡市人民医院治疗,两次手术期间找专人照顾、陪护。祁乃贤治愈后,张刚又帮他发展起了养猪产业。为了帮助他女儿完成学业,张刚每月还从工资中拿出300元,作为她的生活费。

张刚说,为了斩断代际贫困传递的链条,让贫困家庭的子女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让他们阳光自信地成长,依靠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扶贫必须将他们列为优先对象。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张刚和村两委会提出:必须一手抓产业扶贫,引导、带领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种植,走农业集约化经营道路;一手抓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村集体投入公益事业的能力。在他的奔走努力下,下寨村电站扩容采用了更先进的单晶硅光伏发电板,提高了发电效率,仅此一项就可实现村集体收入每年10万余元。

张刚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帮扶干部就是一个标杆;一个驻村工作队就是一个坚强的堡垒。扛好大旗,树好形象,当好人民的服务员、勤务员,是一个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驻村帮扶干部应有的觉悟。

目前,下寨村仍有贫困户17户43人,保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的任务仍然艰巨。“我已经向上级递交了申请,延长驻村帮扶到决战胜利。”他说。

(责编:梁秋坪、刘融)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央视快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央视快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