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内

雄安每天都在变化(中国梦·家国情)

2019-09-23 10:58


  雄安站建筑工地。
  影像中国

  9月5日,杜艳启在施工现场作业。
  本报记者 史自强摄

  早上6点,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的工地上,奏响叮叮咚咚的建设音符。

  30岁的杜艳启,已经开启一天忙碌的工作。作为一名架子工,他需要在建筑外围搭建脚手架,保障施工安全。在这里,一切都是新的,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作为京雄城际的重要站点,雄安站明年底竣工后,将实现汽车、高铁、城轨、公交有机融合,成为雄安新区未来的绿色生态交通中心。

  这已经不是杜艳启第一次参与大型工程建设了。18岁至今,走南闯北,北京的中国尊、天津的高铁站,还有贵州的大桥、长春的产业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汗水。杜艳启的父亲也是一名建筑工人,曾参与过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的建设。祖国发展日新月异,父子俩是建设者,更是见证者。

  这一次,杜艳启的心情不一样。在家乡河北施工,他激动之余,有憧憬,更有责任。

  

  在工地上干了9个多月,每天都很忙。但是一想到我是在为雄安打拼,就浑身都是劲儿。

  雄安是个好地方,它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希望我们雄安越来越美,祖国越来越强!

  ——杜艳启


  《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23日 02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高山新房“长”出来(70年,共同走过·大国小家)

高山新房“长”出来(70年,共同走过·大国小家)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