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内
我的青春在洱海(中国梦·家国情)
郭彦斌带着大家清理通向洱海的河道。
赵立林摄(人民视觉)
大理洱海。
影像中国
体验家园建设
登录“家国梦”APP
最近10多年,从参与环保、理解环保再到热爱环保,不管是我们洱海环保工作者还是普通群众,都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大理人对洱海越来越友好,洱海水质也在逐渐向好。奋斗不怕辛苦,拼搏就是幸福,愿我们呵护环境的行动,让祖国越来越美丽。
——郭彦斌
退伍转业,郭彦斌回到了生他养他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担任洱源县茈碧湖镇环境保护服务中心主任,一干就是十几年。
太阳炙烤大地,郭彦斌格外忙碌。“温度一高,水生植物长得特别快,得及时打捞。”郭彦斌边拽水草边解释:水草生长会吸收河里的氮磷;要是水草腐烂,氮磷就又回到河道,流入洱海形成污染。
呵护洱海,关键要管住岸。建设农村垃圾收集体系,运营两年效果显现。最难的是关停客栈。
2017年,洱海流域为了建设环湖截污设施,统一要求关停客栈。以乡村旅游为主业的茈碧湖镇梨园村,成为焦点。开完会,郭彦斌第二天就来到梨园村时任村民小组长阿福忠的家门口,堆着笑脸说:“阿大哥,还得请您带个头。”阿福忠虽不情愿,可接过封条啥也没说就上楼,给一个个房间贴上了封条。干部带头,村里的客栈完成了关停。
建管网那段时间,郭彦斌天天穿行在梨园村,“每天10公里”。人瘦了一圈、黑了一层,工程推进迅速,他成了客栈老板的“自己人”。
茈碧湖畔白鹭飞,梨园树下话洱海。
郭彦斌感慨道:“我的青春在洱海,我无怨无悔。”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03日 02 版)
(责编:李枫、曹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