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互联网
帮助老年人与技术彼此适应
疫情期间,老年人难以逾越“数字鸿沟”的境况集中暴露在公众面前。日前,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介绍,今年许多提案都与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智能化时代有关,全国政协已经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列入重点协商计划。
“帮助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帮助明天的自己”。智能技术本应为人们提供便利,现在反而给银发群体带来不便,自然先要从技术上找原因。梳理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多数都从“技术适老”角度着眼,想办法将鸿沟填平。
事实上,社会就这一话题已有过多轮讨论。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等事项提出20条要求,其中包括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12月,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然而,南方都市报最近一则调查显示,能够无障碍使用手机软件的老年人只有两成,七成以上受访者希望APP推出老年人版本、降低使用门槛。在21款接受测评的常用手机软件中,仅5款推出适老版本,无法放大、注册繁琐、诱导下载、无人工客服等问题仍普遍存在。推出适老版小程序的某软件首页图标较为醒目简洁,点进具体功能后,又变回普通页面。几个月过去,适老化改造进程着实有些迟缓。
适老化的号召最终要借助制度保障实施。有必要在制度层面尽快建立起长效机制,一方面如代表委员们所言,由国家将老年人数字化服务纳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出一系列有强制力的标准体系,将技术适老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避免社会发展“智能化进步,人性化不足”。来自各界的代表委员们可以结合自身经验,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要,为各行业适老方案的制订建言献策。
另一方面,当越来越多的老人接触智能设备,也对网络环境监管等相关配套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适应是双向的。除了将鸿沟填平,还要多扶老人一把。这种帮扶不仅仅体现在家庭成员和志愿者帮老人学会下载使用软件。一部分老年人不是学不会,而是看到智能化设备和应用就先入为主认为困难,或者觉得容易上当受骗,对技术有抗拒心理。但往往越是不了解,越容易被骗;越是抗拒,越会与飞速发展的时代脱轨,技术进一步,老年人反而自己退两步。要多想办法,使老年人与技术彼此适应,从而让老年人愿意往前迈几步,拥抱数字生活。
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帮助老年人逾越“数字鸿沟”的讨论仍需再深入。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