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互联网
为零工经济就业群体赋能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人加入灵活就业者行列,推动零工经济发展壮大。如何保障这些就业人群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好服务,成为新的社会课题。前不久,江西省总工会出台《关于推进零工经济就业群体入会及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探索更适合零工经济就业群体入会的方式、加大维权力度、打造普惠服务品牌,为破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探索经验。
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临时工,零工经济就业群体大部分不受具体行业领域的限制,更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因而备受年轻人青睐。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已有包括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在内的约2亿灵活就业劳动者。《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也显示,2020年企业采用灵活用工同比增逾11%,达到55.68%。庞大的从业人员数据、不断增长的就业市场需求,推动零工经济蓬勃发展。
更加多元的就业形态、更为灵活的就业方式,也给各级政府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带来不小挑战。不可否认,当前零工经济就业群体也面临着不容忽略的一些问题。有的因为缺乏晋升通道和职业积累,被质疑“吃青春饭”;有的因为所处行业缺乏认可度,被认为社会地位不高;有的企业使用灵活用工时,无法兑现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和职业培训。这些问题部分是就业市场普遍存在的,也有零工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解决。
由此来看,江西出台实施方案,通过最大限度将零工经济就业群体纳入工会组织,提升服务保障的覆盖率、普惠性,迈出了为该群体赋能的重要一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广开就业门路,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如何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一方面要在顶层设计层面,针对当前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规范。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零工经济就业人群的服务保障方案,积极发挥工会、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在权益保障、职业提升等方面多下功夫。
当然,为零工经济就业群体赋能,既要靠政策支持,也离不开企业发力。企业作为市场经营和吸纳就业的主体,为员工创造更公平的就业机会、更安全的从业环境、更充足的社会保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一些网络平台利用优势地位,片面将灵活用工作为降低成本的方式,漠视其人身安全、正当权益。这些现象反映出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价值导向偏轨,需要予以纠正。不论是哪一种就业方式,唯有树立起尊重劳动、珍惜人才的导向,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就业是民生之本。零工经济就业群体是支撑互联网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政府、企业、社会形成合力,把服务保障的体系建立起来,创造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定能推动零工经济有序发展,让更多人实现人生出彩。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6日 07 版)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