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互联网
行人闯灯被“曝光”是小题大做吗?
北京首条智能斑马线在中关村丹棱街东口路口亮相已经有半年了,红灯亮起时不但有语音警告,系统还会把闯红灯的行人抓拍下来,呈现在路口的大屏幕上。这种警示新方式有效减少了闯红灯的行人数量,但也引来了一些质疑:闯红灯的人被循环“展示”曝光,是不是小题大做?
抓拍后闯灯人少了
“您已闯红灯,请遵守交通规则……”昨天晚高峰,在丹棱街东口路口处,一位女士不顾红灯,旁若无人地走向斑马线,智能语音系统马上发出了警告,抓拍系统也将闯灯行为拍了下来,在路口两侧灯杆的屏幕和路北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两位穿校服的学生小声交流:“这样被拍下来多尴尬呀!”
正在值守的公共文明引导员王忠慈说:“自打去年智能交通信号灯安装以来,在这个路口闯红灯的人少了很多。好多人一看别人闯红灯被拍,自己就不好意思闯了,我们也不用总吆喝了!”在记者探访的一个小时内,不到10人闯了红灯,其中还有几位是因为刚走到斑马线中间,红灯就亮了起来,并不是有意为之。
不过,也有市民质疑这种方式是否合理。李女士说:“我觉得约束归约束,不至于把人脸放在屏幕上循环播放。这要是在周围工作的,被同事看见了,多难为情啊!”
该方式没侵犯行人肖像权
记者发现,被抓拍的行人在路北的大屏幕上会分四张照片呈现,其中至少一张能清晰地看出面貌;在路口两侧灯杆的屏幕上,被抓拍的行人面部会被放大,也会循环播放。有市民质疑这种“展示”的方式会不会侵犯行人的肖像权?
汇源律师事务所律师魏晓东表示,这种由执法部门设立的用于公共管理目的的措施,不涉及侵犯行人肖像权的问题。而且,目前《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于行人闯红灯的惩罚措施,已经不能对行人形成有力的约束,反而这种新方式能起到较好的劝阻效果。
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则提醒,对于行人闯红灯这种“轻微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在推行新约束方式的时候,也应考虑到“惩罚”的执法依据。(实习记者 徐英波)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