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互联网

快递过度包装不可取

2021-04-21 21:57


快递过度包装不可取

罗珊珊

2021年04月21日09:1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妥善解决快递过度包装问题,已成为行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完善管理机制,更新技术手段,转变消费观念,让轻包装、简包装、循环利用包装材料成为新风尚

大盒套小盒,包装盒里塞满塑料泡沫,撕开层层包裹才看到商品……这样的情景不少消费者已不陌生。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快速发展,收快递早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快递过度包装问题也随之显现。

快递包装的必要性毋庸置疑,适度的包装可以在运输中起到保护商品的作用,减少商品损伤与浪费。但在现实操作中,由于运输、搬运等环节的不确定性,为了确保商品安全,一些商家往往简单地选择增加外包装,逐渐演变成过度包装。

过度包装不仅增加了商家、快递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溢出效应。一方面,过度包装会带来资源浪费,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需要消耗大量纸张、胶带、塑料泡沫等材料,同时也会导致商品体积过大,带来运输空间的浪费。另一方面,过度包装会增加垃圾处理的工作量和环境污染,快递包裹所耗用的胶带、塑料泡沫运送到消费者手中往往会被丢弃变成垃圾,此类垃圾难处理、难降解,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快递业日均业务量超过2.4亿件、日均服务用户近5亿人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妥善解决快递过度包装问题,已成为行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解决快递过度包装问题,相关部门已经在行动。去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印发《关于开展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当年10月,《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规则》发布,获得绿色认证的快递包装产品意味着满足了资源节约、环境无害、消费友好等方面的要求。今年3月12日,《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明确了包装选用要求,包括建立实施包装物管理制度、按规定使用环保材料、包装减量化措施等,同时鼓励寄递企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回收流程,对包装物进行回收再利用。

管理机制更健全,技术手段也要跟上。快递包装既要保障商品安全,也要避免浪费,如何在二者中寻求平衡点,这对物流配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配送企业应加大与包装生产企业、科研院校等合作力度,加强产学研衔接,促进快递包装产品、技术、模式的创新和应用,探索研发更绿色环保、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提升包装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用数字化技术实现高效环保的包装。

解决快递过度包装问题非朝夕之功,需要各有关方面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消费者要自觉抵制过度包装行为,加快形成绿色消费理念,让轻包装、简包装、包装材料循环利用成为新风尚。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21日 19 版)

(责编:罗知之、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全新制式服装首次正式亮相  人民网福州4月20日电 (记者余璐)20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全新制式服装首次正式亮相。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制式服装风采展示仪式现场,350名福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员,身着新式制式服装,庄严列队、精神抖擞,集体奏唱国歌、向国旗宣誓。… 专家:打出政策“组合拳” 推动脱贫地区地域特色产业发展  人民网北京4月20日电 (黄盛、李栋、李彤)近日,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9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明确,要壮大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建成一批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的特色品牌。多位专家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实现乡村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供应链健全,能够进一步挖掘农业功能、深度开发乡村价值、创造超额效益,显现出富民效应。…

相关新闻

北京: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相关工作正加速推进

沈阳沈河区:推行垃圾分类 抵制过度包装

快递业包装有了绿色标准 北京鼓励包装材料减量化、再利用

有些快递包装可以瘦瘦身

快递纸箱回收,想想新招

安徽:明年底80%以上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

泉州推行"绿色快递" 废弃的快递包装还可这样处理

报告:英10大超市2018塑料包装总量达90万吨

快递回收纸箱不如系统精简包装

无锡多条人行道被“双十一”快递包裹淹没

客户端下载

人民日报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作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实体行业品销难两全?解密从声量到增量的营销之道

实体行业品销难两全?解密从声量到增量的营销之道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