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互联网

中国科大首次演示多模式量子中继并实现两个固态存储器的量子纠缠

2021-06-10 05:18


IT之家 6 月 3 日消息 从中国科大获悉,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存储和量子中继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利用固态量子存储器和外置纠缠光源,首次实现两个吸收型量子存储器之间的可预报量子纠缠,演示了多模式量子中继。

IT之家了解到,该成果 6 月 2 日 23 点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

▲基于吸收型量子存储器实现量子中继的原理示意图 | 图源:中国科大

据介绍,由于单光子在光纤传输中的指数级损耗问题,量子态在光纤中传输的距离被限制在百公里量级。为了建立起全国乃至全球的量子网络,需要采用量子中继方案。其基本思路是把长程纠缠传输的任务分解为多段短距离的基本链路,在基本链路上建立量子存储器之间的可预报纠缠,然后利用纠缠交换技术把量子纠缠扩展至目标距离。

国际上已有的量子中继基本链路均基于发射型量子存储器构建,其纠缠光子是由存储器本身发射出来的。这种架构难以同时支持确定性光子发射和多模式复用存储,从根本上限制了纠缠分发的速率。理论研究表明,基于吸收型量子存储器的量子中继架构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架构把量子存储器和量子光源分离开来,故能同时兼容确定性光子源和多模式复用,是目前理论上通信速率最优的量子中继方案。

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长期从事基于稀土离子掺杂晶体的固态量子存储器的研究,近十年不断提升固态量子存储的性能指标以满足量子中继的技术需求,包括使存储保真度达 99.9%、模式数达 100 个、光存储寿命达 1 小时等。在本实验中,研究组基于参量下转换技术制备了两套纠缠光源,并基于独创的“三明治”结构制备了两套固态量子存储器。每对纠缠光子中的一个光子被三明治型量子存储器所存储,而每对纠缠光子中的另一个光子被同时传输至中间站点进行贝尔态检验。一次成功的贝尔态检验会完成一次成功的纠缠交换操作,使得两个空间分离 3.5 米的固态量子存储器之间建立起量子纠缠,尽管这两个存储器没有发生任何直接的相互作用。量子中继基本链路的演示实验中实现了 4 个时间模式的复用,使得纠缠分发的速率提升了 4 倍,实测的纠缠保真度达到了 80.4%。该工作证实了基于吸收型量子存储构建量子中继的可行性,并首次展现了多模式复用在量子中继中的加速作用。该成果为量子中继的发展研究开创了一个可行的方向,为实用化高速量子网络的构建打下基础。

▲实验装置图 | 图源:中国科大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505-3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云集开盘价13.42美元,较11美元发行价涨22%

云集开盘价13.42美元,较11美元发行价涨22%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