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互联网

以案说险:谨防保险公司业务员隐瞒重要信息、代抄风险提示语

2021-07-10 17:46


  典型案例
 
   客户王某投诉某保险公司,表示之前在该公司业务员张某的介绍下购买了一款分红型保险产品,张某在销售过程中承诺并夸大收益,且未对保险条款中的现金价值、退保损失等重要内容进行解释,引导客户在接受保险公司回访时对全部问题都回答“是”,并且代客户抄录了风险提示语,因此客户要求公司全额退保并补偿利息。公司根据客户投保时签署的投保书签字及回访录音,做出了拒绝客户诉求的处理,客户不认可保险公司提供的投保书签字及电话回访录音证据,但因自身未掌握证据或有力线索,故其反映的其它问题查实难度较大。
 
   案例分析
 
   为了促进人身保险业务健康发展,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保险公司向个人销售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的,应在投保单中由投保人抄录风险提示语句并签名。对于一年期以上的新型产品要建立回访制度,并在犹豫期内对投保人完成回访。
 
   保险公司业务员张某确实存在隐瞒合同重要信息、代抄风险提示语句等问题。此外,投保人也没有充分意识到抄写风险提示语句和接受保险公司电话回访的意义,仅是按照张某的诱导简单地走过场,后来发现自身利益受损想要维权时,虽不认可保险公司提供的投保书签字和电话回访录音证据,自身却未能掌握证据或有力线索。
 
   风险提示
 
   1.需确认好合同重要信息再签字。保险消费者应理性对待销售推荐行为,在抄写风险提示及签字确认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认真评估产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切勿盲目签字确认,更不要让他人代签。
 
   2.更需认真对待保险公司回访。回访制度不仅督促保险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也有助于固化关键销售过程,以便产生纠纷后查明事实。保险消费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回访问题,如不了解保险条款相关内容等,要及时向保险公司咨询,切勿盲目回答“清楚”、“明白”、“知道”等。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今年以来新三板挂牌公司成交金额超700亿元

今年以来新三板挂牌公司成交金额超700亿元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