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
关爱儿童,从“心”开始
内容提要: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长期以来,家长为孩子提供越来越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往往忽视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
天津北方网讯: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长期以来,家长为孩子提供越来越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往往忽视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市第四中心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刘志东提醒,儿童心理障碍虽不像躯体疾病那样有形地损害儿童的健康,却在无形中侵害着儿童的“心”。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孩子美好心灵的环境。
儿童心理障碍表现
如何判断一名儿童是否存在心理障碍?首先,儿童的行为偏离了正常的发展或社会文化认为正常的行为标准;其次,这些行为是持续的、严重的异常行为,损害了儿童的功能或破坏他人的生活。
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有:广泛性发育障碍、学习障碍、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儿童焦虑和抑郁等。广泛性发育障碍又称孤独障碍,主要障碍表现在与人交往、交流沟通、兴趣和行为方面的异常。学习障碍表现为患者阅读障碍、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多动症儿童主要表现在对任何事注意力都不集中,经常做些小动作,情绪起伏大,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活、学习都受到严重影响。抽动症主要表现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经常不由自主地、无目的地、重复地出现肌肉快速痉挛现象,同时,性格表现紧张、自卑等。焦虑症是指没有任何身体原因时,突如其来地出现恐惧状态,主要表现在自信不足,过分敏感,饮食差,容易哭闹。
儿童心理障碍原因
儿童心理障碍的发生受遗传易感性、环境中的应激源和家庭因素影响很大,对个体以后的发展影响极大,其中,家庭因素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不和睦的家庭或父母离异,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教育方式不当也是导致儿童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如父母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育方式,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矛盾,更会使孩子发生心理问题。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也是原因之一。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充满爱的家庭,家庭内部成员角色分工明确不混乱,更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是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基础。亲子沟通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主要途径之一。父母要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既要接受孩子的积极情绪,更要包容孩子的消极情绪,帮助孩子调节消极情绪。父母还要学会合理地表达情绪、调节情绪,让孩子熟悉父母的情绪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预测父母的情绪状态,从而获得安全感。(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