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
对话“天才少年”张霁博导教师:他有强烈的渴求欲 被关注是压力也是动力
腾讯科技讯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张霁和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其中,张霁拿到了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腾讯科技对话张霁博士生导师周可老师,和我们一起聊了张霁在校期间的求学经历,以及华科大是如何在培养科技型人才方面进行考虑和规划。
从周可老师的对话中腾讯科技了解到,张霁在校读博期间主动学习能力强,对于新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欲。张霁能够获得天才少年的职位,这和他长期的刻苦努力也是分不开的。除了张霁的自身努力外,还离不开相关科研平台的支持。周可老师介绍到,张霁所在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是科技部2017年首批批准组建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跟企业界有广泛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对于华为天才少年的相关报道,周可老师表示,从好的一方面来看,是激励学生们努力做好科研。但另一方面,对于学生们来讲也是不小的压力,希望媒体在关注他们成长的同时,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以下为对话实录:问:张霁同学在校期间的往事、经历,导师带领做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什么?周可:张霁从事的是AI for system方向的研究。问:您眼中的张霁:日常相处、性格、学术研究能力、此前的职业规划等。您最欣赏张霁身上的什么品质?张霁入选“天才少年”计划,您认为他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属于“天才”型还是“努力”型?周可:张霁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动学习能力强。对他印象最深的是,求知的主动和创新的热忱,他对于新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张霁在这方面的表现是很突出的。问:是如何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博士生?个人努力和学校培养,分别有多大比重?周可:博士生的培养主要是对其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博士生在实际工程系统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做到工程和学术的统一。张霁等同学所在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是科技部2017年首批批准组建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跟企业界有广泛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当然,有了好的科研平台,想要脱颖而出还要靠博士生自身的努力。问:华科大在培养科技型人才方面是怎样的考虑和规划?这两位天才少年是个例,还是代表咱们学校的普遍水平?周可:我们一般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培养,在毕业的时候,本科生要具备模块开发能力,硕士生要具备系统开发能力,而博士生,则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具备学术创新能力。通俗的说,硕士生要能够运用已有的方法和技术,设计并开发一个系统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博士生要在硕士生能力的基础上,如果碰到已有的方法和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创造一种技术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对博士生的要求,当然,每个学生的能力也不一样,达到的程度也不一样。问:老师们在得知同学就业如此成功的时候,是出乎意料还是意料之中?周可:张霁能够获得天才少年的职位,是跟他长期的刻苦努力分不开的。问:您其他的学生大概都是怎样的职业选择,都是如此高薪吗?能否介绍一下您的研究领域一般博士生的职业归宿,以及您的一些职业选择建议。周可:华为天才少年的相关报道,从好的一方面来看,是激励学生们努力做好科研。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仅仅关注年薪是不够的。做科研是老老实实的工作,科研本身存在很多乐趣。我们国家现在科技逐步发展起来了,大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很旺盛,为科研提供了实际系统和实际数据,这是我们的幸运。现在各种报道铺天盖地,已经给这些学生产生了不小的压力。他们毕竟刚刚毕业,刚刚参加工作,后面的路还很长,希望媒体在关注他们成长的同时,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尤其不要以多少年薪为导向,这不好。谢谢大家!-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