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
体育法学界纪念《仲裁法》 呼吁构建独立的体育仲裁制度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 以纪念《仲裁法》施行25周年与我国独立体育仲裁制度的构建为主题的线上学术研讨会26日成功举行,来自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老领导、老专家和来自全国多地的高校教师、律师、体育工作者共100余人参会。
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小平、田思源和副会长马宏俊、李智、黄世席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另有16位专家到会致辞、讲演或主持会议。与会人士在视频平台及其附设的聊天平台热烈交流、讨论。
本次研讨会由山东省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北京市法学会体育法学与奥林匹克法律事务研究会、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法研究所、山东大学(威海)体育法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山东省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会长姜世波介绍了举办这次研讨会的背景和意义。据悉,这是国内体育法学界首次针对其他领域法律颁行纪念日举办学术活动。
与会人士认为,应当紧抓《仲裁法》施行25周年和我国体育事业特别是职业体育快速发展的契机,构建我国独立的体育仲裁制度,完善多元化体育纠纷解决机制,保护体育各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改革与发展。
在研讨会上,专家们分析和阐述了我国体育仲裁制度建立的理念、构建思路等宏观性和原则性问题,特别是探讨了体育仲裁制度建立的紧迫性、可行性、特殊性等理论和实践基础问题。
上海政法学院体育法治研究院院长谭小勇在总结发言时指出,应尽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体育仲裁机构,回应体育权益救济渠道匮乏的困境,这是我国体育法治建设的重要命题。与会人士还纷纷表示,构建独立的体育仲裁制度,需要政府支持推动与社会各界主动跟进。
(责编:欧兴荣、张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