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
党建引领 和平区建设高品质现代化教育强区
内容提要: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和平区教育系统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市教育两委指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经历了延期开学、线上教学、返校复课、招生考试等大事难事,目前基本全面恢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校园重现了生机与活力。区教育系统聚焦党建引领,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丰富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方式,构建长效机制,推进立德树人,不断提升和平教育内涵和品质。
天津北方网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和平区教育系统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市教育两委指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经历了延期开学、线上教学、返校复课、招生考试等大事难事,目前基本全面恢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校园重现了生机与活力。区教育系统聚焦党建引领,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丰富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方式,构建长效机制,推进立德树人,不断提升和平教育内涵和品质。
亮点工作频现
多点突破成效显著
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和平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系列文件。区教育系统扎实开展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组建党员突击队65个,全系统50个单位近4000名干部教师下沉社区、楼宇、隔离点和接驳点位,积极参与疫情联防联控。
聚焦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全面培养体系日益完善。区教育系统大力实施中小学德育创新改革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针对疫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周密化做好人文关怀。线上线下教学衔接,义务教学阶段打造区级精品微课4000余节,26个学科承担221节天津市战“疫”精品微课录课任务。线上线下教育教学协同高效,整体质量显著提高,中考、高考成绩均创历史新高,基础教育在全市领头羊和排头兵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扩大。2019年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为93.1%,同比增长7.2%。推进高质量艺术教学发展项目,学生审美素养不断提升。突出劳技中心资源统筹和专业指导作用,送课下校与导教制度相结合,构建“线上学习、线下体验、线上展示”学习模式,推出战“疫”精品课程,劳动综合育人功能进一步发挥。
注重公平质量,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持续提升。区教育系统积极落实和平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两年行动方案,普惠率达到80%以上。录制战“疫”亲子室内游戏30例,教研经验、团队培训及公益讲座在市教研平台推广。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启动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优质资源辐射半径不断扩大。“科研+实践、专项+统整、分层+综合、热点+常规、线上+线下”的教研模式逐步完善,教研支撑作用不断强化。
深化改革创新,教育内涵发展和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全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持续推进,6大研究项目和3大菜单项目成果丰硕。区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80余名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在全市率先与宝坻区建立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引领作用。深度参与雄安新区智慧校园试点建设项目,与石家庄市桥西区教师云端培训、学生同步课程有序开展。教育扶贫协作精准高效,“会商式”统筹谋划、“组团式”送教送培、“共建式”人才培养、“项目式”结对联盟、“菜单式”网络扶贫协同发力。
加快迭代升级,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和平智慧校园”实现全覆盖,网络学习空间规模化、常态化应用,被评为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优秀区域。区教育系统6个案例代表天津参加第四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名单。在《人民日报》举办的科技战“疫”2020中国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评选中,“天津和平区大数据引领在线教育”入选十大教育服务类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
凝聚全区之力,疫情防控和复课复学“双战双赢”。和平区把师生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四战”要求,成立区复学工作专班,提级组织架构,加强统筹协调,落实“战区制、主官上”,建立完善复课开学和学校疫情防控包联帮扶督导检查工作机制,各中小学、幼儿园等分批有序平稳复学,全面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教育教学、招生考试各项工作。
聚焦党建引领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和平区教育系统各单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宣传,结合中央精神学,结合原理原著学,结合工作实际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确保学深学透、入脑入心,切实提高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本领,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转化为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的精气神,转化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切实成效,转化为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
区教育系统各单位按照区教育局党委《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把“四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政治共识、强化责任担当、树牢为民宗旨,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区教育系统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各单位党组织进一步严格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并积极培育特色党组织和宣传优秀党员,将亮点工作、典型做法、成功经验培育成支部特色,引导党员在教学改革攻坚、直面痛点难点、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政治、思想、品行、业务先锋作用。
在深化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区教育系统坚持守正创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决守好管好建好学校意识形态主阵地,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课教育,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思政课亲和力、感染力和实际成效。充分挖掘专业课思政教育资源,落实“课程思政”硬任务、硬责任。按照“六要”标准,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坚持“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切实提高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聚焦五育融合
完善全面培养体系
五育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而提出的,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德育教人为善,智育教人求真,体育教人健体,美育教人臻美,劳动教育教人在劳力上劳心。和平区教育系统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智慧教育培养体系,是基于五育的融通性,强调五育之间的整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活动,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教育活动为载体,实施全学科、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区教育系统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掘各学科德育因素,明确目标、内容和要求,分学科细化落实德育渗透知识点。加强中小学共青团、少先队建设,构建一体化传承红色基因成长激励体系。
在实施智育水平提升工程方面,区教育系统不断深化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整合课程建设实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库,健全课程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坚持和深化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精准分析学情,加强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格外关注学生睡眠时间,巩固减负成效,加强监测和督导,规范办学行为,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深入实施中小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进行拓展训练,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
在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方面,区教育系统深入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化“小场地、大体育”实践探索,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目标,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数据、机制”提质增效,有效破解场地制约发展的瓶颈难题。深化体教融合,促进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精品化。坚持协同推进,建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推进学校体育联动机制,提升学生家庭体育锻炼质量。构建学段衔接、贯通培养的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小学体育“兴趣化”强基础,初中体育“多样化”提能力,高中体育“专项化”促发展,提升体育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深化体育教学方式改革,科学设计和安排运动负荷,推进小班化、模块化、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
在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方面,区教育系统深入实施“高质量艺术教学发展项目”,促进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课外活动“三位一体”艺术教育模式落地见效。开展新型艺术课程模式“课程群”研究探索,促进各艺术学科、课程间的合作与交融。加强高水平艺术社团建设,最大限度提升社团的普惠性和覆盖面,针对准备充分、条件比较成熟的学校精准投入,充分发挥高水平社团在深化美育综合改革、提升美育教育质量进程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强教师艺术社团建设,不断提升教师自我修养和美育能力,为持续做好学生价值引导、审美提升、心灵塑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区教育系统还不断加强劳动教育整体设计,将切实抓好劳动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引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以全区优质均衡发展为出发点,出台《和平区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和细则,全面构建全区劳动教育体系和模式。
聚焦改革创新
高质量发展谋新篇
和平区教育系统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稳步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攻坚工程。加大扶持力度,支持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创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规范发展民办幼儿园,稳步实施分类管理改革,坚决遏制过度逐利行为。实施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能力提升计划,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与核心素养。深化幼儿哲学启蒙教育研究与实践,提炼推广实践成果。将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质量评估范畴,突出质量监管和评价指导常态化、动态化,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教育系统推进优质公办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加强顶层设计,以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探索组建教育集团,通过优质学校的品牌影响,为集团学校输入先进理念、学校文化和管理模式,提高办学起点,促进集团学校逐步形成办学特色,进一步增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做强做大教育品牌,进一步提升教育品质。研究出台配套措施,在学校治理、干部交流、教师管理、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教育集团结合自身特色制定集团章程,优化管理结构,明晰发展规划,注重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各环节衔接,建立以共同愿景为魂,以制度体系为框架、以规则程序为纽带的集团运行机制,实现管理互通、师资共享、研训联动、文化共建、质量同进,打破校际壁垒,缩小校际差距,增强集团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形成稳定有效的常态化合作机制。
在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品牌发展方面,区教育系统不断完善特色高中建设长效机制,培育更多文化特征鲜明、育人风格独特、充满活力的品牌高中。推进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建设,构建区域普通高中精品课程群和精品课程资源库。深化普职融通,探索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分互认制度,引导普通高中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发挥特色高中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实施优质品牌高中建设工程。加强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基地学校建设,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指导,构建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需求的课程体系,实现国家课程的高水平实施、校本课程的精品化建设,建立全区共建共享、有一定规模的市级普通高中精品课程群及精品课程资源库。深化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教学改革,初步建立与满足学生课程选择需要相适应的一系列配套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区教育系统强化人人皆可成才、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理念,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突出能力导向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注重多元综合评价,注重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增强评价的“增值”功能。融合信息技术,通过学生行为数据伴随式采集,深入开展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全面改革学生评价,让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能够掌握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技术,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常态化、非竞争的全面评价。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引导学校建立以校为本、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完善学校内部质量监控机制,建立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测体系,推动学校不断改进教学过程,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健全学校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鼓励和支持具有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为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客观依据。
教育是民生之首、强国之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和平教育人的根本任务和不懈追求。和平区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定教育报国、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满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无限崇敬,以奋进之姿埋头苦干,努力答好时代提出的教育之问,为建设更高品质的现代化教育强区、打造世界级智慧中央活力区贡献智慧和力量。(津云新闻编辑李冰)
下一篇:抽筋未必都是缺钙“惹的祸”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