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
从抗疫家书体味中国人的纸短情长
从抗疫家书体味中国人的纸短情长
张砥
2020年11月18日10:58 来源:北京日报
“‘战火’烧到老家门前,这仗我不打,着实面对不了自己”,这是一位儿子写给父母的“请战誓言”;“妈妈希望你也能成为这样的人,让我们成为彼此的英雄”,这是一位母亲写给孩子的殷殷寄语……“致敬最美逆行者——抗疫家书展”昨日在中华世纪坛拉开帷幕。60余封家书,聚焦逆行“战士”及其家人,讲述身边的故事与感动,把我们再次带回那段荡气回肠的战疫时光。
从“临发又开封”到“家书抵万金”,见信如晤,见字如面。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的家书,少有豪言壮语,平凡文字背后,却蕴含着切切深情。战疫时刻,分秒必争,高强度的工作和精神压力之下,家书是最温馨的精神慰藉;疫情汹涌,“战士”逆行,前线战况让家人担忧牵挂,家书是最硬核的战斗宣言。一封封家书,激励着小家,感染着大家,激荡着磅礴的战疫力量。正如有论者所言,“家书的回归,让人们收获了真情和成长,也尽显中国传统书信文化的魅力,构成了一幕幕生动的抗疫生活史。”
曾经很长时间里,家书都是维系家庭的纽带、传承家风的桥梁。但经过电邮时代,来到即时通讯时代,我们正与书信渐行渐远。键盘的敲击和屏幕的点戳,取代了鱼笺尺素,很多人已不记得上次提笔写字是在何时,更不用说修书一封。只是,手段的丰富、沟通的便捷,似乎并未带来情感的升华。家族微信群里的消息轰炸,却难有细细品味的内容和心境;视频通话随时“面对面”,但聊来聊去话题却可能越来越少。儿女情长、天伦之爱、手足深情,这些中国传统的家庭情愫,反而少了可触可感的郑重依托。
有人将战疫家书形容为一次温暖的回归。的确,今天的我们,固然无需再回到“从前慢”的时代,但也不能丢失情感的涵养、文化的传承、价值的赓续。有一位网友写道,他参加工作后,辗转4个城市,换了7个住所,但有9封父亲写给他的信却一直带在身边,特别想家时,“就把那9封信按着时间顺序平铺在面前”读一遍。无数人曾在家书中收获亲情、收获力量、收获成长,今天,我们该怎样重写我们的家书、重塑我们的家风?从这个意义上说,抗疫家书展,不再是简单地回溯家书故事、重述家书情怀,以此为契机,引导更多人重拾家书,重拾家庭、家教、家风的力量,无疑是更温暖也更厚重的社会价值。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国家卫健委:冬季疫情将处零星散发状态 局部或发生聚集性疫情 11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加强冬季疫情防控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在会上表示,经多次组织专家对冬季疫情形势进行研判。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形势下,我国面临境外输入病例导致本地传播风险增大,冬季将处于疫情零星散发状态,局部地区可能发生聚集性疫情,加之冬季其他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详细】
警惕疫情叠加流感风险 疾控为你划防控重点 当下,全球新冠疫情此起彼伏,秋冬季又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今年秋冬季或存在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流感和新冠肺炎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做好流感防控工作,就能极大程度降低新冠风险。陕西疾控来为你划防疫重点。【详细】
相关新闻
你的家书和老物件都可能成为历史档案
疫情大考下,中国人的答卷来了!
务川“一封家书”征集评选结果出炉
一句“中国人出去”,刺痛了太多人的心
流淌在官兵家书中的深情
编剧六六:“房子”题材和中国人有天然共情
一封没有寄出的“家书”
“暖心家书”催生精武热情
精彩图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