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
【闻鼓论津】魏健馨:网络助力宪法实施 忠实守护人民的权利
内容提要:宪法是什么?宪法是根本法,规定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2020年天津市“宪法宣传周”
天津北方网讯:宪法是什么?宪法是根本法,规定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人们已经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宪法知识,宪法意识、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也在提高。尤其是2020年的法治建设和宪法实施过程,注定要在人们的记忆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在国家和社会发展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人们也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法治进步带来的好处。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利益为本的法治建设和宪法实施也在同步推进。在宪法的统领下,国家已经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建设初级阶段,跨入高阶发展阶段,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民法典、社区矫正法、生物安全法等一批基本法律和法律相继颁布实施。这些法律中涵盖了知识经济模式下催生出的一些新型权利,如个人信息权、数据权利等,这些权利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现实诉求、高水准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涉及“衣食住行”等基本民生领域。由此可知,宪法之所以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就在于它是保障人民权利和利益的根本法。
宪法实施在立法领域有集中体现。国家层面的立法重视人民权利和实现及其有效保障,及时将关涉人民利益的基本权利和法律权利纳入到权利体系之中。宪法的功能就在于通过宪法权利和法律权利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来积极回应人民对权利和利益的新诉求,以更好地契合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地方立法中充分、具体地体现对人民的人文关怀,将综合国力转化成为具体的、人们能够看得见并享受得到的实惠。如天津市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明确规定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采集自然人信息的,应当经本人同意并约定用途。
弘扬宪法精神,重视宪法实施的意义就在于,不仅要使制度和规则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还要使各项制度和规则之间保持内在的和谐状态,同时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国内呈现出新格局、新形势,国家间特别是主要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发生了变化,宏观全球化、中观多元化以及微观信息化的趋势,都需要更高的法治建设水平和宪法实施予以积极回应。
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法治建设和宪法实施在新时代有新的内涵。宪法作为根本法意味着规则之治,还需要不断强化人们的规则意识;重视人民宪法权利和法律权利的实现并为之提供有效保障,以此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国家认同感;国家综合国力体现为科技硬实力与制度软实力并举,其中制度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尤为重要,国家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皆源于此。
知识经济模式为未来的法治建设、宪法实施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和工具,可以借助于高速发达、先进的网络系统,以及日新月异的智能化工具和手段,使宪法通过网络走进社区,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实现法制建设和宪法实施信息传送的即时化、动态化,巩固和增强宪法宣传的实际效果。
在12.4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学习宪法规范,感受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是全体社会成员作为国家公民的共同责任。(津云新闻编辑靳永锋)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