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
发改委:五方面细化安排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发改委:五方面细化安排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2021年01月27日11:19 |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
人民网北京1月27日电(许维娜)27日上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人,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倡导就地过年对生活物资和能源的供应,总量上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基本生活物资和能源需求是差不多的。但是,就地过年会带来区域性需求结构的变化。
在严格落实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如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需求?赵辰昕指出,为了做好春节期间保供稳价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准备了多种措施,也召开了一系列视频会议,进行研究、安排和部署。相关部门有的是单个部门组建,有的是跨部门组建,成立多个工作专班,进行监测预警,保障生产供应,做好储备投放。下一步,还会有五方面的细化安排,保障生活物资供应、能源供应,保证人民群众春节期间基本生活需要得到较好满足。
一是统筹抓好生产供应。指导大中城市切实组织好蔬菜特别是春节期间很多老百姓想吃的速生叶菜、芽苗菜等蔬菜生产,畅通生猪和相关产品调运,积极对接外地货源,确保节日市场供应充足,同时也保障好煤电油气供应。
二是加强储备精准调节。这些年,我们在储备上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会引导各地全面梳理和充实重要民生商品储备规模,持续投放中央冻猪肉储备,组织北方大城市有序投放冬春蔬菜储备,视情况及时投放小包装成品粮和成品油。统筹加强北方用气、南方用电调度保障,提升重点地区和电厂存煤。
三是畅通运输和配送网络。对运输方面,交通运输部的同志刚才已经讲了相关安排。这里我再简单强调一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们多部门共同指导各地调整优化运输的管控措施,疏通运输的堵点,引导和支持物流、快递企业增加人手、运力,确保网络购物配送正常,保障居民生活不受影响。
四是确保销售渠道正常。引导各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卖场和生鲜电商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企业,共同做好春节期间的货源组织。现在,这些企业正在备足商业库存并留出一定的富余量。同时,倡导社区、乡村零售网点春节假期每天营业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
五是强化民生兜底保障。督促各地认真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启动、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强化市场巡察检查,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行为,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市场稳定。
“通过这些措施,生活物资、能源各方面供应都是能够得到保障的,人民群众的生活、过年期间的生活会保障得非常好。” 赵辰昕表示。
(责编:许维娜、刘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商务部:2020年我国利用外资同比增长6.2% 规模创历史新高 人民网北京1月20日电 (栗翘楚)商务部网站今日发布消息,2020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999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折合1443.7亿美元,同比增长4.5%;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下同),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商务部介绍,2020年,我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逆势增长,实现了引资总量、增长幅度、全球占比“三提升”,圆满完成稳外资工作目标。… 从十组税收数据看2020中国经济 人民网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车柯蒙)1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在发布会上表示,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税收通常被称作经济的“晴雨表”,国家税务总局充分挖掘税收大数据优势,系统梳理了十组数据,解读2020年中国税收经济。…
相关新闻
发改委解读规范投资资金安排 利于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进一步细化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应急保障储备社会化平台上线 助力中国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满足群众的文化新需求(新语)
黑龙江省进一步细化管控单元实施精准防控
哈尔滨市600吨储备肉18日起投放 价格便宜一成
黑龙江省级储备肉15日起投放市场 提高春节市场保供能力
南京第三批1000吨储备猪肉投放市场 价格再降
储备肉投放首日 市民排队购买:价格实惠
两部门:进一步做好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储备工作
客户端下载
![]()
![]()
![]()
![]()
![]()
![]()
![]()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