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

“小学生手抄本”中的百年大党“学习基因”

2021-02-21 22:49


内容提要:字体端正隽秀,内容包罗万象,每个章节仔细标注……在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邓中夏小学时代的手抄课本常引得参观者驻足称赞。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字体端正隽秀,内容包罗万象,每个章节仔细标注……在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邓中夏小学时代的手抄课本常引得参观者驻足称赞。

邓中夏出生于1894年,1920年10月参加共产党早期组织,后参与创办上海大学、组织领导省港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就义时年仅39岁。

相比昂首走向刑场、视死如归的经历,大多数人对邓中夏的“学霸”往事并不熟悉。他以小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进入中学后每门功课都位列全校前三,得到“减免学费”的待遇,直至考入北京大学,结识了当时的北大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即便是在那个信息传播不便的年代,少年邓中夏的手抄本竟然涵盖当时中国疆域、水道、形势、海防等各类知识,殊为难得。

“烈士,不仅有慨然赴死的感人时刻,还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品质,比如热爱读书。”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赵永艳说。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提升理论修养,强调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骨子里的“学习基因”,让百年大党与时俱进、愈显年轻。

少年邓中夏的手抄课本无疑是这种精神的生动写照。

翻阅发黄的课本,一笔一划、用心至极。这位湖南的农村娃甚至早早放眼全球,记述了许多国家的地理和气候信息,比如写下“柏林地纬与黑龙江同度,三月尚冰雪。”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邓中夏读书不局限于传统的四书五经,而是涉猎广泛、胸怀世界。

在课本中,邓中夏标注各个章节,并分类归纳各部分内容,对其中出现的错别字也一一在空白处修改。如此严谨的习惯,无疑为他在革命时期创办《劳动者》周刊、创建工人夜校打下坚实基础。

学贵有恒。邓中夏在长期的艰苦斗争环境当中坚持学习,甚至于他留给身陷狱中妻子最后的书信还在叮嘱要好好学习英语——

“每天应常学习不可偷懒……我打算还替你选购一批书籍寄来,你要知道:牢狱是极好的研究室呀!每天读书又可以消去寂寞烦恼!”

乐观主义精神和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跃然纸上。

在南京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看来,邓中夏是“终身学习”的模范。刻苦的学习精神、对优异成绩的追求、严谨的学习态度,成就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学者。

如今,为向革命先驱致敬,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设立“邓中夏中队”。孩子们来到纪念馆时,都会被馆藏的手抄课本深深打动。

头脑清醒,方能政治坚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繁重的改革发展使命,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学习,就难以在战胜风险和挑战中持续前进。

“通过手抄课本能够看出,无论什么时代,持之以恒学习不可或缺,这正是革命历史文物留给我们的启示。”赵永艳说。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乐敦护眼工程携手中山眼科中心推出中国首个智能验视力管理应用

乐敦护眼工程携手中山眼科中心推出中国首个智能验视力管理应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