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
“群众要致富,产业是支柱”(新春走基层·他们的名字叫奉献)
家家户户挂起了大红灯笼,门前贴上了崭新的春联,村委会外的广场上传来孩子们的玩闹嬉戏声。春节假期,贵州省印江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沙子坡镇韩家村一派喜庆,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卖出好价钱才算成功,是时候建立营销团队了。”“品牌意识也要跟上,一定得注册自己的商标。”村委会办事大厅里,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热茶聊得正欢,驻村第一书记李海松频频点头,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趁在外闯荡的能人们返乡过年,李海松专门把他们请来,听听大伙儿对村里产业发展的建议。
平均海拔近千米,山多地少,韩家村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5.79%。李海松靠跑运输成了村里第一拨发家致富的人,2013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群众要致富,产业是支柱。”李海松认准这一条,可不少村民对脱贫致富缺乏信心,他就自掏腰包,带着老乡跑遍了全市的先进村。亲眼看到别人的变化,老乡们慢慢转变了观念。
趁热打铁,李海松组织乡亲们流转土地,把土地集中起来运营管理。缺水源、路不通,他就四处争取项目支持,还开出自家的货车义务运送建材。资金不足,他又把在外乡贤组织起来,共同为韩家村发展献计出力。
村里建起了农业合作社,依托山地资源发展茶叶、苗木种植以及养殖业,走立体种养产业之路。短短几年,韩家村不仅摘掉了贫困村帽子,还建起了文化广场,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泥泞路也变成平整通达的硬化路,成为文明村、卫生村。
2018年,李海松考上邻镇的事业单位。乡亲们舍不得他离开,用一封按有84个红手印的请愿书,请他留下来。
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县里决定由李海松任韩家村驻村第一书记。“为了84个红手印,我唯有全力以赴。”重回韩家村,李海松打开发展新思路,一边带领村民跟周边村子合作,扩大种植养殖业规模;一边装扮村寨,搞涂鸦墙、彩色林,做发展乡村旅游的文章。
记者在村里村外转了转,300亩黄精长势喜人,茶叶基地即将迎来首次采摘,新建好的养牛场正等着进小牛犊……
“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7万元,人均收入1.28万元。”李海松说,“韩家村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呢!”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17日 04 版)
(责编: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