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

评论:别把“敲门砖”当成“金刚钻”

2021-05-14 01:48


内容提要:面对就业压力,多一个证书,似乎就多一分胜算。然而,有没有真本事,实践能力说了算,况且很多行业并没有所谓的“准入资格”。如果抱着“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想法,盲目考证,难免会陷入舍本逐末的误区。

  天津北方网讯:“证多不压身”成了时下一些年轻人的口头禅。数据显示,大学生可考证书种类有100余种,报考人数屡创新高,比如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人数就已接近1000万。为了让自己手里多一块“敲门砖”,许多高校学生和职场年轻人热衷考证,甚至什么证书“含金量”高就考什么。

  面对就业压力,多一个证书,似乎就多一分胜算。然而,有没有真本事,实践能力说了算,况且很多行业并没有所谓的“准入资格”。如果抱着“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想法,盲目考证,难免会陷入舍本逐末的误区。就像有的大学生,刚上大一,便开启漫漫考证路,忙于到各类考试培训班“赶场”“充电”。通过考证镀金,往往南辕北辙。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宝贵的学习时间,千金难买。把时间和精力分散到考取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证书上,势必会影响专业学习,难以沉下心来“精耕细作”、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能力。

  术业有专攻,证书与能力并不挂钩,职场生涯中,最重要的是作出理性务实的职业规划和选择,找准前路,苦练内功。当然,考证热“高烧不退”,也与一些培训机构贩卖焦虑和夸张宣传不无关系。“月入7000元不如考消防证,一个人养全家”“考个心理咨询师,简单易学好就业,时薪一千等着你”……面对从网页以及手机APP中不时弹出来的各类考证广告,不少人动了心。结果“这山望着那山高”,在考证、跳槽、再考证、再跳槽的循环中迷失。干好“瓷器活”,要的是“金刚钻”,不是“敲门砖”,没有真本事,考再多证书也无用。

  正如有调查报道所指出的,考证越多,越是选择困难,不仅没有带来安全感,反而加重了焦虑。考证,请少一些跟风,多一些理性。(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我们的粮食“够吃”吗?用数据回答

我们的粮食“够吃”吗?用数据回答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