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

“鸡娃”时代,孩子怎么了?

2021-06-18 03:46


  38年前,日本摄影家秋山亮二出版了一本名为《你好小朋友》的摄影集,里面记录了80年代中国孩子的童年。在秋山的镜头中,80年代的中国孩子在学校里戴着大头娃娃玩捉迷藏、喝着玻璃瓶装橘子汽水、拿着渔网在湖边疯跑、在弄堂里翘着脚做作业、捧着椰子在沙滩上玩乐……

  如今,80年代的孩子大多已为人父母。对比起自己只会上树掏鸟窝、下树玩泥巴的童年,发现自己的孩子虽然会考100分、会弹琴、会打鼓、会打球、会画画......但是缺少了很多学习以外的童年乐趣。然而,剥夺他们这些童年乐趣的罪魁祸首恰恰又是自己。为了让孩子数一数二,我们卵足了劲培养孩子们,带着孩子不自觉地陷入教育内卷的漩涡中。

  “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全家快乐”,在教育内卷下,孩子面临繁重的各种学习任务容易身心俱疲之外,还可能患上“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来的, 它是指个体在学习和生活中屡遭挫折和失败,从而放弃努力,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消极无望的情绪体验。

  在唯分数论英雄,单一、片面追求考试成绩的评价模式下,数一数二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孩子就处于“习得性无助”的困顿之中,没有尊严,没有自信,亲子关系紧张,找不到自我价值。

  如果孩子出现情绪和行为上的明显变化,例如易怒或敌意,容易哭泣,烦躁不安;与老师、同学和家人等互动变少;对喜爱的活动失去兴趣;饮食和睡眠习惯发生改变等等,我们就要警惕孩子是否已中招,要帮助孩子从中摆脱出来。

  心理学家阿德勒和德雷克斯认为:再小的孩子也需要被尊重和鼓励,以此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如果孩子出现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让孩子恢复信心是首要任务。

  ● 在孩子遭受挫折时,我们要以客观、关心、鼓励和帮助的态度来对待,特别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从而产生自信减少挫败感。

  ● 其次,我们要适当的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如果一开始给孩子设立太高的要求,孩子会觉得压力太大而放弃,只有适当的期望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不断得去探索和尝试成功。

  ● 最后,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孩子犯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们应该耐心、宽容地允许孩子犯错,不要严厉指责形成孩子生怕出错不敢尝试的心理,要引导他们在错误的经验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帮助孩子走出"习得性无助"的方法还有很多,父母的爱和信任是高于任何方法论之上的,因为孩子内在的安全感主要来源于此。这种父母的爱,不是溺爱,也不是因为孩子成绩好、满足了父母的期望才去爱的“有条件的爱”,而是让孩子时刻能够感受到你的关爱和鼓励的爱。这种父母的信任,不是盲目放手,而是给孩子自由探索、自由生长、自由发展的空间,信任孩子能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世界。

  除了给予了孩子内在的安全感外,我们还要打造孩子外在的安全感。孩子成长探索的过程中,正是活泼好动的阶段,受到意外伤害的概率高,摔伤擦伤、误食危险品、烫伤、触电、窒息、溺水、交通事故等都是每个孩子成长中需要预防的意外风险。一份幼儿意外险,可谓是我们保护孩子人身安全十足的刚需品。

  平安养老险“成长福·少儿意外险”,费用低至96元即可全面保障孩子的意外风险,寒暑假及节假日意外身故责任叠加赔付(限高端型及豪华型),给孩子的自由探索安全加码。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国家发改委:2021年至2030年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作

国家发改委:2021年至2030年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作



返回首页